Bottle Shock

2010年12月19日 -- 0 7101

    Bottle shock原意是形容一瓶酒从一个地方长途跋涉运到另一个地方后对酒质的影响,就像人坐很久的车会晕车一样,葡萄酒经过长途跋涉也会“晕酒”,这种现象就叫做bottle shock。
    2008年1月上映了一部电影,它的名字就叫《Bottle Shock》(中文翻译《瓶击》)。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这个事件对世界葡萄酒的格局有着深远影响。
    我相信现在大部分红酒迷或从业者都应该听过这个故事,1976年,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加州酒庄的葡萄酒打败了当时乃至现在都是顶级名庄的法国葡萄酒,而评委竟是以法国人为主的专家,因为地点是在巴黎,此次事件被称作是“the judgment of Paris”(巴黎审判)。
    上周五,我又再次回味了《Bottle Shock》这部电影,像品一款好酒一样,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惊喜。
    当Barrett发现Chateau Montelena 酿出来竟然是褐色的时候,特别是Moris形容像屎一样颜色的酒,大家的心情像Barrett一样失落,突然峰回路转,在经过高人指点后,我们才知道原来白葡萄酒中存在一种天然的褐色酶,一般的酿造方法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氧气接触酒液而中和了这种褐色酶,但是Chateau Montelena要求太完美,酿造过程中没有接触到一丝氧气,完美主义的危害就是褐色酶会短暂的导致酒液变成褐色,不过只需几天即会消失。在惊喜的同时我们也学到了知识。
    最难忘一幕是当Steven Spurrier宣布得分最高的是Chateau Montelena时,其他评委差点从口中喷出水来,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从此以后法国葡萄酒的神话被打破,越来越多产自不同国家不同产区的优质葡萄酒被人们接受,影片中甚至提到了中国,也许有一天我们中国的葡萄酒也能跻身世界一流葡萄酒的行列。
    最后引用影片中的一句台词“It is not the end,it is just beginnin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