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
最近,我想大家一定都留意到了,一则以“中国制造”为主角的30秒广告在CNN等国外媒体播出。这是中国首次在海外媒体上为“中国制造”的整体品牌打出形象广告。
在广告临近结束时字幕上的Made in China 渐变成了Made with China同时画外音说“when it says made in china, it really means made in china, made with the world”。实际上,在这则涉及运动鞋、冰箱、电子通讯产品、时装和飞机等诸多中国制造产品的广告中,每次出现“Made in China”字样时,都会通过“With”进行解读和注释,比如运动鞋上标明“Made in China”,但接着的一句话是“With American sports technology”(结合美国运动科技)。
对这样的广告,我想作为中国人,大家都支持去做。当然我今天想说的不是运动鞋、冰箱、电子通讯产品或者时装、飞机之类的话题,我想谈的是在国内灌装的所谓进口葡萄酒。
进口原酒到国内灌装,可以说也是典型的Made in China,或者说是Made with China。目前国内有部分进口商,包括许多知名进口商,他们的一些低端酒选择在国内灌装,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有二:首先国内的各项成本费用比欧美要低廉很多;另外这些低端的产品,进口商一般都供应给了大卖场,酒店等,需要保证供货及时,否则将招到扣货款等一系列处罚,只有在国内灌装才能保证及时供货。
当然不是所有进口的低端酒都是在国内灌装,不过对于低端的葡萄酒来说,我倒觉得其实国内灌装未必就比国外的差,国外每瓶1欧或者1美元的酒你认为能有多好呢?法国的葡萄多少钱一斤你想过吗?而酿一瓶750ml的葡萄酒得要2到3斤葡萄。酒商1欧左右进的酒你能期望有多好呢?
最近几年,进口酒在国内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国产酒地位岌岌可危,我亲眼目睹许多进口葡萄酒公司的员工给客户培训的时候把国产酒贬得一无是处,把进口酒说得甘美无比。国人本来都够崇洋媚外的了,再加上这几年国内不断出现“毒玩具”,“毒饺子”,“毒奶粉”等事件,别说外国消费者,国内消费者都对国产的东西心有余悸,看来国产葡萄酒前景堪忧。
国产葡萄酒和其他的“中国制造”一样,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创出品牌,而只有打响自己的品牌才能分享价值链里更大的利润,国内大多数酒厂如果只能给别人加工贴牌,那就仅仅只是一个代工者,赚着每瓶几毛的加工费。国产酒不像其他的“中国制造”非得卖到国外,相反,只要做好国内市场,对一个国内酒厂来说,足矣。那些号称自己的酒出口多少多少国家的,其实只是象征性的卖了一部分酒到国外唐人街的中餐馆,形象宣传大过实际价值。
“中国制造”广告的苦涩背后反映了我国企业些许的无奈,一定程度上这也是目前全球产业分工的结果。形象广告做了,效果如何暂且不去讨论。思想观念变了,这值得肯定。
国内的酒厂,如何生存?如果让你管理一家酒厂,你将如何经营?还请大家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