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侍酒师热衷参加比赛,拿不到冠军就不停止比赛?
2016/09/12 14:53 来源 : 侍酒君 作者 : 侍酒师画报
近几年,国内葡萄酒市场的不断发展,相关的一些职业也涌入了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更多的人加入到了侍酒师这个行业,国内的一些比赛也是层出不穷,一些颇具实力的侍酒师们也借此机会崭露头角。
上海柏悦酒店侍酒师Adrian Zhang张敏在6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侍酒师大赛”上终获冠军。这个外形俊朗、业务娴熟、能够运用英法两国语言工作的年轻侍酒师,这次夺冠颇让人感叹,很多业内人士说,Adrian早就该拿一个冠军了。
侍酒师是一个对理论和操作要求极高的职业,几乎每个大赛的冠军都曾遭遇过3次左右的失利才最后折桂。正因为侍酒师的工作要求高,所以无论参赛者准备得如何充分,考场上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比如一个动作因为紧张而做砸,比如一道大题的得分点没有理解,再比如,同场竞技有一位外籍侍酒师无可比拟的英文表达力。
上述情况Adrian以及历届冠军多多少少都曾遇到过,他们在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学习、持续参赛的基础上才可能最后问鼎冠军。在Adrian之后,其他侍酒师也大多会继续参加明年的比赛,直到和他一样成为冠军。
为什么侍酒师热衷参加比赛,而且拿不到冠军就不停止比赛?
上海柏悦酒店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专门制作了这张图祝贺Adrian夺冠。
侍酒师是最近几年非常热门的职业,这个行业的热度已经使“中国酒业协会”正式筹建“侍酒师专业委员会”。
侍酒师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水平的迅速提高,首先是侍酒师们不懈的努力,其次就是各种年度侍酒师比赛的磨炼,以及《侍酒师画报》这类专业媒体的推波助澜。
考试和比赛最能让人快速成长。据统计,大部分侍酒师参加各类比赛超过2次以上。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侍酒师需要背诵各类葡萄酒知识、加强英文学习、不断练习侍酒服务的动作……这个备考和考试的循环过程快速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水平。
中国目前两个非常权威的”中国最佳法国酒侍酒师大赛“和”中国侍酒师大赛“到今天已经举办了近10年,这种“比赛带动行业发展”的效果非常明显:极出色的第一梯队侍酒师和年轻一代侍酒师的格局已经形成。
下图就是获得历届侍酒师比赛冠军的“第一梯队侍酒师”,无论在职业发展还是个人价值方面,他们都通过比赛夺冠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历届冠军:张聪、Tansy、郭莹、吕杨、廖唯一。(从左到右)
侍酒师服务于餐厅雇主,对于侍酒师比赛雇主们都是支持的,希望自己的员工夺冠从而给餐厅带来名气。而夺冠后的侍酒师,不仅可以获得升职加薪奖励,在职业的发展上也有了更多机会。
从一线服务的侍酒师升职到酒务总监或者F&B总监,是很多侍酒师梦想的职业路径,冠军无疑是其中的助推器。在香格里拉酒店这个庞大的系统里奋斗到集团葡萄酒总监的吕杨,就是最早获得侍酒师大赛的冠军,比赛和冠军带给他的帮助不言而喻。
冠军头衔让侍酒师的转行变得更加容易。早年的侍酒师冠军Ofilos吴敏杰和Sylvia刘玲,通过比赛不断积累的深厚业务功底让他们有能力在不同的职业间切换,两人夺冠后不约而同从侍酒师转行到葡萄酒讲师显得理所当然。静安香格里拉酒店的首席侍酒师廖唯一在获得2015中国最佳法国酒侍酒师大赛冠军后,很快就转到葡萄酒博物馆的工作中去,并且在自己的兴趣领域有创业方面的拓展。
比赛使年轻侍酒师更容易冒尖。在“第八届中国侍酒师大赛”和早些时候的“第七届中国最佳法国酒侍酒师大赛”上,非常明显可以看到一批入行不久、非常年轻的侍酒师表现出极高的专业度。侍酒君印象深刻的有上海外滩罗斯福酒窖的王逢源和外滩Hakassan餐厅的张凤智。
王逢源King是90后,虽然有迪拜帆船酒店和上海外滩罗斯福的工作经历,但是在侍酒师行业他属于“小辈”。几次比赛中King慢慢显露的成熟侍酒师风范,分列前六和前十,行业内记住了这个年轻人,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King的前途必然不可小觑。
张凤智还在读大学时就经常在《侍酒师画报》的后台留言问问题,编辑们都熟悉了这个名字,一度以为他是个女孩。张凤智有非常明确的职业目标,毕业后就做了侍酒师,短短两年即进入重大比赛的前3名。相信他的好学会在这个行业有所成绩。
第八届中国侍酒师大赛的前十名侍酒师。
中国职业侍酒师的人数并不多,大多数又集中在上海。侍酒师们非常团结,虽然服务于不同的雇主,也没有行业协会的活动组织,但是他们自发形成了每月一聚,共同品酒、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在赛场上,大家是竞争对手,但是比赛完大家都是好兄弟姐妹。
这种氛围在今天中国任何一个行业都很少见。
一般来讲侍酒师比赛都会请3位左右的侍酒师大师MS担任评委,例如第八届中国侍酒师大赛就邀请了三位MS:Brian Julyan, Ronan Sayburn和Darius Allyn. 他们在比赛后纷纷赞许中国的侍酒师水平进步非常快,“直追欧洲的侍酒师”。
显然大师们还是以鼓励为主。这么多届的侍酒师比赛,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国侍酒师的英语还不够好。
一位专程赶到上海观看“第八届中国侍酒师大赛”的北京记者在赛后对侍酒君说:没想到侍酒师的英语水平非常一般,回答问题时他们需要很费力去组织自己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动作就不可避免变形,更别提一些侍酒师根本就没听懂题目。
这位在欧洲生活过很长时间的记者感叹:中国侍酒师距离欧美同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侍酒师在工作中才开始自学英语,能达到目前的水平实属不易。侍酒君在浦东文华东方酒店参加过一次新西兰贸发局的品鉴晚宴,在座有一位葡萄酒大师,当天侍酒的Tansy用流利的英语和大师、以及各位嘉宾交流,给侍酒君留下深刻印象,他能获得冠军绝对不是偶然。像Tansy这种在工作中建立起英文表达体系的侍酒师比比皆是。
回到比赛的主题。葡萄酒是进口产品,侍酒师也是从洋人那里传过来的职业,所以侍酒师比赛肯定是采用别人的游戏规则:考试语言是英语。
选手站在舞台上被舞台射灯照着,观众注视着,心脏紧张得砰砰直跳……如果英语不是很强,高压气氛会进一步减低听力的理解力,这也是为什么考场上好几位平时英语不错的选手听完考题后,一头雾水。
英语好,考试的难度就减去了四成。侍酒君看到过好几位侍酒师在餐厅服务外国客人非常自如,甚至主持一场英文的品鉴会也不在话下,这种基本功显然有助于比赛。但是请记住,高压的考场上出现任何一个生词,都可能打乱考生的心神。侍酒君曾经担任过今年“中国最佳法国酒侍酒师大赛”的嘉宾评委,坐在评委席上的最重要的感受是——若想夺冠,英语一定要好!
侍酒师们勇于参加比赛、积极夺取冠军,其实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冠军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竞技赛场上大家永远只记得金牌和第一名,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赢了,第二名是谁?没人记得。
Go Sommeli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