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春鸣:深挖中国葡萄酒发展中的三大关键问题
2024年11月25日140102
今天我继续来为中国葡萄酒谋出路,重点聊一聊国产葡萄酒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又有什么应对的策略呢?刚刚有一位宁夏的庄主跟我通电话,提到有两三家我熟悉的酒庄破产了,他自己的库存压力也非常大,感到前路茫茫,我们整整聊了两个多小时,那么总结来说,国产葡萄酒首先要解决的有三大问题:
第一是没有品牌溢价,成本不到100块的茅台,为什么卖2000多还能畅销呢?就是因为有品牌溢价。经销商更倾向于选择有品牌溢价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利润更高,更容易销售。葡萄酒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加上同质化严重,如果没有品牌溢价,就意味着酒庄的产品缺乏独特的价值,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了生存,酒庄只能陷入恶性的价格竞争,这不仅会损害自身的利益,还会对整个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对于很多的国产葡萄酒的酒庄来说,这又是普遍的现象,国内私人投资的酒庄的历史都不长,从酒庄的建设到葡萄酒的出品,其中很多只有几年或者十几年的历史,所以你去跟国外那些过百年甚至数百年的酒庄相比,品牌的建设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所以说,构建强大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是国内每一家葡萄酒庄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只有这样,酒庄才能摆脱价格战的泥潭,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但是,第2个问题接着来了,这么多年以来,我所接触到的国内的葡萄酒庄在营销模式方面,几乎没见到有什么创新的举措,要么是凭庄主个人的关系,要么沿用了传统的白酒营销模式,至于酒庄的故事,你经销商你自己去讲,你去帮我吹,更简单粗暴的就是帮你贴牌,这些都对酒庄的品牌建设没有任何的帮助,甚至可以说是起到相反作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我个人的观察是,酒庄因为历史短,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抓生产出产品,不像国外,人家酒庄产品已经是成熟的了,重点考虑的只有营销的问题,所以当酒庄把生产放在第1位的时候,包括我过去几年,经常会到酒庄考察交流,几乎大多数的庄主重视的是我对酒的品鉴,更看重的是我作为品酒师的身份,很少向我请教,我作为营销专家的意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强调客户至上,那么对于酒庄来说,你一定要把经销商的利益放在第1位,人家才愿意卖你的酒,这就需要有创新的营销模式了,那请问你有吗?
至于产品的质量,不是不重要,在这个信息透明的年代,我认为已经不需要反复强调了,产品的质量永远是第1位的,所以营销不可能像二三十年前一样,能够把差的产品卖一个好价格或者一个好销量,营销的宗旨只是让好的产品更好卖,而最近几年的趋势是,在这一方面,葡萄酒专家所能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越来越弱的,像我的中喜酒业,我们有13个国家,250多个单品,以前90分以上,或者拿金奖的产品可能会好卖一些,现在的消费者基本上不吃这一套了,现实就是如此,比如说,我的10多年的老朋友葡萄酒大师诺拉罗伯逊先生,因为曾经担任过考试委员会的主席,所以也被称为是大师中的大师,他的葡萄酒由我在中国代理,疫情之前连续10年,年年跑来中国为我站台,这几年卖的很辛苦,同样,我也有帕克95分以上,葡萄酒酿酒宗师米歇尔罗兰的阿根廷葡萄酒,销售也不怎么好,所以时代变了,现在国内很多酒庄还津津乐道,某某人说我的酒怎么怎么样,消费者如果连帕克、简西斯罗宾逊、詹姆斯萨克林都不买账的话,你请的那些专家的点评有什么用呢?这句话可能讲的有些刻薄,但这就是市场,产品再好,你必须卖出去才能够赚钱,有钱赚,你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所以我跟我的老朋友说,你要回归商业的本质,把葡萄酒当做商品去营销,而不是当做产品来自嗨。
为什么这么多的酒庄都没有几家有创新的营销模式呢?接着就是我要讲的第3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认知的问题,老实说,一个酒庄的投入至少要千万以上,靠卖葡萄酒要赚到这个金额本来就不容易,而其中愿意投资国产葡萄酒的,那就更少了,所以大多数酒庄的投资者都是其他行业的大老板,大老板不缺乏资源和人脉,一个小酒庄的产量对他们来说不在话下,没必要去搞什么营销创新,所以这些人不会针对葡萄酒来提升自己的认知,往往是甩给底下的销售总监,而这些营销总监也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的,至于其中的一部分是真正热爱葡萄酒的老板,虽然也亲力亲为地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但是往往缺乏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提升自己认知的动力,缺乏创新的意识,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最后,我虽然销售的葡萄酒99%以上都是进口的,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希望我也相信国产葡萄酒在品质上追上,甚至超越世界上主要的产酒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营销方面,我们也应该迎头赶上。
我分享的是刚才我们两个人聊天的总结,具体是针对他的酒庄的,肯定有不周到之处,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点批评,通过交流,我们一起促进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健康发展,别忘了关注我,点个赞我们相互鼓励,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