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葡萄酒说故事

2005-01-21 14:08 来源 : Yilan美食生活玩家 作者 : 



  说真的,现在,想来杯葡萄酒,好象不努力多K点书是不行的。

  葡萄酒的讲究可多了!尤其近十几年,几乎是全球性狂热激情席卷下,使葡萄酒逐渐衍生为一门越来越庞杂考究的学问,从产区、年份、酒庄、等级、气候、土壤、酿造方法、雨量、收成、到价格、评等、分数……,都各有门道体系,不先K点书钻研钻研,不仅到了专卖店、乍见架子上琳琅满目各式各样酒瓶上满满洋文儿一字不识无从下手;若不小心遇到资深酒客聊将起来,还可能惹来一顿从鼻子里哼出的鄙夷讪笑。

  然而,我们可以从现有的书架上,找到些什么样子的葡萄酒书呢?

  外文书不算的话,现有中文(包括翻译书)葡萄酒书型态,其实便某种程度地蛮能够表现出,如前所说,一种无所适从、恨不能一步速成的焦虑感。

  所以,除了必然有的、从零开始的入门书以外,绝大多数,都是类似「葡萄酒完全购买手册」、「世界一百名酒」、「第一次买葡萄酒就上手」……一类的采购指南书,报明牌也似的,一瓶一瓶书里头排排站,酒标酒名一一详列清楚,快速背熟了,马上可以上街买酒去或和朋友卷着舌头炫个两句。

  然在我看来,读这样的葡萄酒书,K书的意味居多,阅读乐趣无疑是很少的。正如同《突然想喝酒,微醺》(经典传讯)一书作者Thomas Karlauf所说:「在很多方面,有关葡萄酒的书籍及文章都让人想起汽车杂志……」「持续看这种书不但使人疲倦,而且令人觉得沮丧……」

我总认为,就像茶、cheese等一样博大精深的饮食领域,葡萄酒,应该也是一门值得花费长长一生时间,气定神闲慢慢涉猎领略感受玩味的享乐科目才对。也因此,比起指南书来,我毋宁更喜欢那种,有观点有故事有心情有体验有感怀有洞见有人味的散文式书写。

  但这样的中文书可就少些了,比方如前面提到的 《突然想喝酒,微醺》,比方韩良露的《微醺之恋》(方智,虽然这本书讲的不全然是葡萄酒)。在这样的书里读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学问,更重要的是,愉悦品饮认真享受的态度与氛围。

  而前阵子连番出版的两本、由资深葡萄酒作家林裕森所写的《酒瓶里的风景-布根地葡萄酒》与《城堡里的佳酿-波尔多葡萄酒》(积木),则又是另一种令人眼睛一亮的精彩典型。

  捧着这两本结构、形式类似,且一律都是定居当地将近一年时间,踏遍法国波尔多与布根地每个产区酒庄、甚至跟着葡萄农酿酒师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扎扎实实写出来的书,可以清晰感受到,作者于写作之际亟欲为这两个当前全世界最著名的葡萄酒区立传写史着典籍的使命与意图。

  然而,字里行间细细读去,令人惊异的是,即便厚重得绝对掷地有声,这两本书却都出乎意料之外的好看耐读,一点也不艰涩沉闷。

  相信葡萄酒是「人与土地的交会之下,经过时间沉积淬炼而成的难得美味」、「自然与人文的神妙之处全在这里散发开来,值得我们用鼻子与味蕾来阅读与倾听」的林裕森,自他的第一本书《葡萄酒全书》(宏观)以来,始终远远地避过目前以评等、分数、名家推荐为尚的葡萄酒主流,坚持着葡萄酒里最值得珍视的应该是不同产区的个别地域条件、特色、以及人文历史与酿造传统。

  也因此,反映在文字里,林裕森以着说故事一样的方式,娓娓述说着,布根地与波尔多的,土地的故事、人的故事、酒庄的故事,种葡萄采葡萄酿酒陈酒卖酒喝酒的故事……;读来仿佛确确实实来到彼地兜了一圈,继而从头知晓了酒里头每一种香气口感结构层次之所来由。

  而我自己的感想是,较晚完成的《城堡里的佳酿-波尔多葡萄酒》,则是尤其好看的一本。这个从来因着全球酒迷酒评家的高度聚焦,遂而掺杂了更多的人为因素、更多的潮流介入、更多的市场操作的产区,在素来倾向于认同传统、自然多一点的林裕森眼中看来,特别在长时间一步步实地走访抽丝剥茧之后,发而为文,说故事之外,自然还别有批判有观照有感慨有省思有析论,一击中的的准确针砭里,也有清明持平的理解与期许。

  遂而,较之《酒瓶里的风景》来,感觉上,作者似是因而更进一步地,就此走出原本第三人称的报导形式,终于有了第一人称主观而轮廓清晰的发声,铿锵有力个性鲜明,格外引人入胜。

  所以,何妨偶而试着拋开汽车杂志也似的指南书,偶而试着先不那么急着背洋文背明牌记笔记,平心静气安步当车,听听葡萄酒说故事,说不定会发现,酒瓶里,处处皆是好景致好风光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