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白话]评酒 也是对品尝者的品评
2005-11-15 18:21 来源 : 中国葡萄酒资讯网 作者 : SO2
(一)
葡萄酒的酒评、品评,其结果能反应出两方面问题:
1. 葡萄酒的质量;
2. 品尝员的水平。
一个真实的故事:
80年代初期,国内一家刚刚成立的弱小的中法合资小葡萄酒厂,生产出一款自认为优质干白葡萄酒。为了生存和发展,到处求人才争取到参加中国国家级评酒会的资格,结果什么奖状也没得到,并且酒质还受到不公正的讽刺和挖苦——干白口味象醋,干红象颜色象酱油。
面对国内的品评结果,这家葡萄酒厂很是无奈,但是很有志气,于是便委托外方,把酒样送到了东德莱比希和南斯拉夫卢比尔雅衲两大国际葡萄酒评比会,几个月后,从国外分别发来两块金牌,并通过驻德使馆通知了中国政府。
在当时,刚开放的中国葡萄酒获得国际金牌,立即惊动了中央政府,包括急于改革开放和迫切需要国际承认的总设计师。这时候,我们的国家评委才意识到,这个人微言轻的弱小的酒厂的产品不是醋和酱油,而是我们的评酒人员对高档纯汁葡萄酒不认识,很多人根本就从来没喝过真正意义的葡萄酒,是品酒人员的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及时为这个酒厂补发了两枚中国优质金奖。当地政府也兴奋不已,当即决定给酒厂每个金奖奖励3万元,奖励额比但是的这个小葡萄酒厂的赢利还多。
这两种获奖葡萄酒被当时少有的几家对外宾馆抢购,供不应求,这已是后话。
因此,评酒的同时也是对品尝人员水平的品评。
2005-11-13
(二)
因为不想带宣传色彩,所以没有点出酒厂的名字。
上个故事实际说的是今天的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1980年成立时不足10人的小酒厂“王朝”。
一个小酒厂的创建和成长壮大,就像人生一样,历尽风风雨雨,期间总会有些故事的。早期的困难和艰苦往往是自强的动力,也是后期发展的根基,一个个朴素的故事,多少年后就成了企业的文化和内涵。
记得刚到酒厂工作,企业的艰难,各管理部门婆婆们的刁难,邻里酒厂的欺凌,断水断电断道,忍气吞声,被迫迁厂,,,这是因为你小,这是因为你不够强大。
记得那时候经理对职工们说过一句话,作为当时厂里年龄最小的职工,我终生不忘:“如果我们的利税不能上亿,我们在天津或者行业就没有地位,我们就无法抬头!”而那时我们的利税才只有十几万。
几年后,那个曾经横行一时欺凌我们的大酒厂困难到工资都不能发放,在政府的安排下,我们十几个人的精悍的团队同意了接收,包括接收负债,使得那里的头头和几百职工也从此安居乐业。虽然我们的部分弟兄因积怨不太情愿,有心胸加理解和对未来的发展考量,酒厂经过短期的适应和调整,带着负担和包袱重新艰苦上路。
积极的进取和开拓,把握时机,不懈努力,很快变得更加强壮,终于实现了成为上亿元利税大户的愿望,成为当地不可忽视的一个经济细胞,政府从此刮目想看。
因为本人曾在那里工作过,在那里得到栽培和锻炼13个春秋。象那里的其他弟兄一样,与那个酒厂相依为命一同成长,难免言谈话语中不自觉含有个人的感情色彩,所以,既是纪实也是故事,供酒后消遣。
200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