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白话] 酒字三滴血

2005-04-21 23:27 来源 : 京华时报 作者 : 郑平

  据说,在酒还不叫酒的时候,某祖先酿得了这种东西,一是总觉得欠缺些韵味,二是一直未寻得好名字,苦思冥想,夜不能寐。迷迷糊糊之间有仙人托梦,让其翌日酉时在村头路口守候,取三个路人各一滴血,事可成。祖先依言而行。先碰到的是一个饶舌书生,听罢酿者的话,倒也大方,爽快地给了一滴血;第二人是一勇猛武将,耿直却有些鲁莽,二话不说也献了一滴血。但第三个人久不现身,眼看仙人规定酉时已到,第三滴血迟迟不得,酿者情急之下,见本村一疯癫的傻子正晃着走过来,酿者暗叹一声,唉,就是他吧,好歹也是人血。于是取疯子一滴血,聊胜于无。

  三滴血加入酿出来的物什之中,果然醇香异常,不同凡物。因该物于酉时得三滴人血而成,祖先便将酉字加上三点水,得名为“酒”。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中“我爷爷”在酒灶上往酒瓮里撒尿,酿出了罗汉叔在灶上三十年从没见过的好酒十八里红,与此传说异曲同工。

  饮酒的人小醉之时,话多,据说这是喝到了饶舌书生的第一滴血;再喝,开始闹腾,这是那武将的血液在起作用;喝到后来全无理智,便是喝到了那疯子的血了。这是那个关于酒名传说的后半部分。

  我个人极喜欢这种说法。佳酿妙品从来得自天成,精雕细琢过于刻意固然也会弄出经典来,但毕竟缺点儿野性与随意,能让李白斗酒诗百篇,又能让诗仙追月而去的东西,必定是有点用理性、知识、逻辑之类的冷静解释不了的东西。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将杯中之物玩得胜过千军万马,一桌酒菜便了结了赵家天下的心腹大患,而在此之后的若干年,原本一心想步步高升光宗耀祖的郓城小官宋江居然在几杯小酒的蛊惑之下,一时失了约束,在临江楼上一首反诗,竟然成就了他,最终坐上了当时好汉的第一把交椅,搅得山河失色。杯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啊,酒造就的人物或事件,的确也就在文字、刀枪与疯狂这三重境界之间。

  实际上,酒字的来历很简单,在甲骨文中酒字有两种写法:一是“酉”的单体象形,《辞源》中说古文酒与酉同;另一是在“酉”字旁加上几个点,表示液体。不过,这种掉书袋的酒字跟泪血江湖上的酒差异太大,基本上只适用于社交酒会逢场作戏的场合,与真正的酒徒无甚大干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