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醉一次又有何妨

2007-03-09 17:11 来源 : 放眼天涯 作者 : 张立国

  我并不善饮酒,但并不能说明我不能写有关酒的文字。正如金庸不会任何的武术,却能写出令人荡气回肠的武侠小说。据说东北人能喝酒,那我倒是不敢说自己是东北人了。十年前在海南儋州,与一帮东北朋友共事,闲时去他们的住处,刚坐下来朋友就拿出一瓶啤酒,说:“解解渴。”我吃了一惊,原来他们待客是不用茶水的,啤酒在他们眼里只是解渴之物,白酒才是真正的酒。以前在江南的时候,与知心朋友一起也喝过几回白酒,但终觉得味道不好,慢慢就只喝喝啤酒了。后来到了海南,此地四季炎热,喝冰镇啤酒正好解暑。有诗为证:南来海岛多暑气,惟有冰啤镇清凉。至于酒能解愁,更是大家所熟悉的故事了。明代张潮在《幽梦影》里则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西人拉伯雷更说:“酒有能力使人的灵魂充满真理、知识和学问……真理就在酒中。”
  
  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摇晃杯子。这样喝起酒来,才有味道,才能品尝酒的滋味。不过不管白酒有多好,我一个人在家里是从来不喝的,也就是说我没有酒瘾,长时间不喝也不着急。但我愿意跟朋友在一块儿喝酒,好像酒杯一端,就能达成一种交流。要是喝到一定程度,觉得晕乎乎的,的确很痛快,很舒服。能喝点酒的男人居多,美女比较少。座中如有美女,而美女又能与你对饮,那种感觉当然飘飘欲仙了,不喝也醉人。

  古人善饮者极多,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是把酒视为天地圣物:“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似乎是男士们也难以企及的境界;更别提这几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所以她能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言,也就不令人觉得奇怪了。现代的文人梁实秋先生在《饮酒》一文的开头说:“酒实在是妙……再灌下几杯之后……只觉的意气飞扬,不可一世……”“不可一世”四字,妙不可言。爱酒之人,没有谁会承认自己饮酒会输给别人的,就连诗圣也未能免俗,酸溜溜地说“白也诗无敌”,就是不承认“白也酒无敌”。

  喝酒时人常多话,所谓“酒一沾唇话即多”,“一壶酒,三五好友”。喝酒需要好友是为了好说话,喝闷酒会醉死人,越喝越愁。最好的下酒菜为语言,所以古人才说:“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然而古人又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现在的杜康酒与曹大丞相当年所喝的味道自然不同,谁好谁坏怕是难得说清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未必能够使酒味变得更佳。现在的官场盛行喝酒,所谓“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元代文人蔡祖康曾著有《懒园殇政》酒文一篇,以入木三分的笔墨,用以区分酒人与官人的界线:“脱略形骸、高谈雄辩、箕踞袒跣、嬉笑怒骂者,酒人也;峨冠博带、口说心写、违心屈志、救过不暇者,官人也。故居官者必不可嗜酒,嗜酒者必不可为官。” 

  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看舅舅喝酒,更喜欢听舅舅讲故事。每次舅舅喝了三两五两小酒之后,话匣子就哗啦地打开了,唾沫横飞,活像电视里的说书人。什么李白不喝酒,不会写文章;武松喝酒才敢上景阳岗;什么杨贵妃喝了酒,会变成海棠;狐狸喝了酒,尾巴无处藏……我曾经天真无邪地认为舅舅的酒故事都是真的,直到多年以后,我自己也有了故事,才开始发现,越是像真实的故事,越不真实。

  酒是两个人喝的,酒逢知己千杯少,也许人多更加开怀。“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变成了年代久远的画面,红颜知己或是青山之交对视饮酒的诗情画意,别具一格的邀请,大悲大喜的感慨,熏染微醉的兴奋,脸庞美丽的色泽,早已消失远去。我向往窗外飘着小小雪花的冬日,酒、雪花和朋友一起反射着阳光,温暖温热着彼此的心。没来由的欢喜不少,抛开一切烦恼轻松落座,灯火中与远方的朋友把酒相望,一醉方休。

  中国人最善于劝人喝酒,并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就是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酒席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的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代饮”,既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不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酒。代饮酒的人一般与他有特殊的关系。在婚礼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饮的首选人物,故酒量必须大。为了劝酒,酒席上有许多趣话,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个够;感情浅,舔一舔”。“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

  何谓真正能喝酒者,其标准如何辨别,江湖传言有两种:一种是千杯不醉,酒仿佛白水一样,酒精不起任何作用;另一种是喝到深处大醉而归。不少人对醉酒之人不以为然,其实喝到深处能醉者,其功底绝对不浅——放在围棋上是超一流的林海峰,落实到武侠世界便是《笑傲江湖》里的莫大先生。中国男人之间“哥们”这一称号,其实就是用纯酒精酿出来的。能成为哥们,尤其是铁哥们,不单要一起爱过、恨过、打过、骂过,最重要的是要一起醉过,而且吐过。俗话说,不打不相识。侯宝林大师又说:建国以后不兴打人了。所以,以前男人论交情比试的是力量,现在男人比试的是酒量。如果你想尽办法喝不死我,我吃完一箱海王金樽也灌不翻你,那么大家就能成为生死之交。在最差的情况下,大家携手并肩前往厕所,面对冰冷的马桶,隔壁投来的关切目光也足以成就一段友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