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昌黎:“假监管”衍生“假酒之乱”

时间 : 2010-12-31 11:21 来源 : 博锐管理在线 作者 : 李顾

  已经67岁的王涤泉,带者记者参观过已经空无一人的生产线后,他仰望天空,自言自语到:可惜了,几代人辛辛苦苦培养的昌黎产区,就要这么毁了。可以看到,他在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王涤泉在昌黎的葡萄酒行业从业50年,曾担任原昌黎葡萄酒厂厂长、中粮华夏长城第一届董事长,退休后创办了玛蒂尼酒庄。在“昌黎假酒案”被曝光之后,这位曾见证昌黎干红葡萄酒发展的老人告诉记者的只有两个字:心痛。

  行业整顿史无前例

  据悉,12月24日,质检总局工作组进驻昌黎,随即由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三级力量组成的专案组,开始对昌黎县内的数十家葡萄酒企业进行整顿。记者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在本次整顿中,除茅台葡萄酒厂仍在生产外,大昌黎县几乎所有葡萄酒企业都接到停业整顿的通知,停止生产并终止一切销售活动。

  目前,昌黎县的各局各单位分别抽调人手,进驻所有的葡萄酒企业进行现场办公,监督企业的整顿工作,而质监部门则每天从各个企业抽取样品进行抽检化验,以求将所有违规产品彻底清除。对于已经查实的违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目前已刑事拘留涉案人员6人,封存企业账户16个,冻结资金283.4万元。封存葡萄酒原汁55吨,葡萄酒产品55种、共计1.6万余件,无标签的葡萄酒280瓶,封存涉嫌侵权葡萄酒5114箱,扣缴了涉嫌制造侵权商标标识的模板19套。

  于此同时,对监管不力的部门和人员也进行了严肃处理。有知情者曾向记者透露,昌黎县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已经被就地免职,而在记者走访昌黎县质监局时,该局的工作人员只表示,局里已经有了人事变动,但具体详情并没有解释。

  对于当前的工作进展情况,专案组的媒体发言人表示,当前正在对昌黎的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对企业的调查取样,在逃涉案人员的抓捕行动,以及工商部门对企业的定性都在进行中。至于哪些厂家在造假,需要在全部的取样调查完成,经过有关的专家予以定性之后,才能下最后结论。

  昌黎葡萄酒企代价沉重

  在监管部门进行严厉查处的同时,酒类市场对于标有“昌黎”字样的葡萄酒产品也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封杀。在记者前往昌黎的途中,一位在昌黎进行贴牌生产的葡萄局经销商就接到电话,称其在郑州、北京等地的产品已经被“下架”。据该经销商称,凡是标有“昌黎”字样的葡萄酒都遭到卖场了不同程度的封杀。而茅台葡萄酒的总经理钟怀利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在武汉方面,不仅是昌黎产区的葡萄酒,甚至一些被仿冒的品牌也要面临下架的危险,由此次“假酒案”带来的影响已经波及全国市场,甚至其他国内的葡萄酒品牌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由于当前正是葡萄酒的旺销期,因此当前的形势对于昌黎当地的正规葡萄酒企业来说,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打击,对于昌黎的葡萄酒产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经济损失,钟怀利表示短时间内还无法做出估量。

  不过在记者所走访的企业中,大部分还能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钟怀利表示,面对监管部门的检查整顿厂家会给予积极的配合,虽然对当前的生产销售会有一定影响,但从大局出发却具有积极意义。他表示,这样行业清理工作,两年前开始会更好,清理时间越早对于正规的厂家越有好处。由此次假酒风波所带来的影响将不仅是一个产区的,很可能会出现整个行业的大洗牌,因为在其他地区,还有很多贴牌生产、(进口葡萄酒)国内灌装的现象。昌黎产区将是行业规范的一个起点。规范后的市场更利于葡萄酒文化的推广和国产葡萄酒品牌的认知。

  王涤泉也认为,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这样的整顿不仅昌黎产区,整个葡萄酒行业都应该开展。而由此带来的损失也可以理解,否则培养了几十年的昌黎产区,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监管机制缺失成为“昌黎造假案”关键因素

  通过记者的走访了解到,昌黎产区爆发此次严重的造假售假案件并非偶然,综合分析可分为两方面原因:第一,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力;第二,行业自查监督机制缺乏。

  案发后,记者曾先后前往昌黎县的质监局、葡萄酒产业管理局、工商局等部门了解情况,然而数个单位几乎是同一个回答:“不知道”、“不清楚”、“问领导”。面对媒体的监督,职能部门更愿意采取回避态度。而在昌黎县工商局,当记者向有关负责人询问违规企业的注册审批程序时,不仅遭遇管理人员拒绝,其他工作人员则被敕令“封口”。

  昌黎县质监所担负着昌黎县内所有的葡萄酒企业的质量检查工作,但当记者前往了解相关的技术问题及工作流程时,多数工作人员采取了回避,少数人员则表示“不清楚”。多番询问后,记者从一名工作人员处得知了部分质监所的工作情况。据了解,质监所主要的工作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需要检验报告时由企业送样品进行检测,另一面则是根据质监局的要求对定点企业进行抽查。该工作人员表示,企业送检样品一般不会有问题,而在抽检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也并不多。而对于哪些企业是需要定点抽检的问题,该工作人员的回答依然是“不清楚”。

  除监管方面的不足外,昌黎葡萄酒行业的自查监管机制几乎没有。在记者走访的多个企业中,相关的负责人均表示对其他企业情况并不了解,每家企业在生产什么产品,在做哪些工作都成了每个企业的秘密。甚至像嘉华、更好这些被曝光的企业,有些业内人士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昌黎县虽然有“葡萄酒业管理局”、“葡萄酒产业发展促进会”等专职管理葡萄酒行业的组织和单位,但各个生产单位却似乎在各自为战,从未形成过产区的行业集体,也就更不用说行业内的相互监督。
 

新闻评论

    热门点击

      最新报道

        加入酒庄列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