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红酒之都的诱惑
2011-05-26 09:57 来源 : 21世纪网 作者 : 赵莹
分享
我一直认为葡萄酒的绝配是巧克力,并且红葡萄酒配黑巧克力这种苦中带甜的吃法,我是我们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上次去三藩湾区出差,就专门请了一天假,在轰炸般的路演以后,驱车去纳帕喝酒、聊天、品看酿酒。坐隔夜的航班回到纽约的家里,还配着玛氏公司朋友送的新款德芙和老牌加州巧克力劲旅See's Candy,一个人在刚装修完的家庭图书馆里,喝完了余下的琼浆玉液。当然事后有食客讲,配Godiva或者Lindt更好会更入味,适合中国人民喜欢甜味盖过苦味的本性。
这次在加州淅淅沥沥的雨天,葡萄树刚刚开始抽芽的当口,去的是一家刚被中国河南美景置地公司收购的一家酒庄--塞勒诺斯。它是传统的、典型的纳帕索拿玛地区家族式酒庄,小巧玲珑,透着笃定的神气。因为事先有了些介绍,因此不像以前走马观花,我还可以走到酿酒、储酒的工作间参观和品不同阶段的葡萄酒原液和成品。
葡萄从培育、成熟采摘、原液搭配、酿造封存,跟橡木桶一起进行口感味觉融合等等“相亲”的过程,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跟传奇Mondavi的大规模生产不同,塞勒诺斯更注重酿酒师的手工搭配,和丰富层次感方面的创新。而这种创新的基石是爱酒如命的酒庄经理人Scott,和他的爱将们一手调制、并依靠自己的嗅觉味觉做出独立判断的结果。
Scott来自美国中西部,大学学习的是日语和国际政治,曾在日本工作过很长时间,现在的日本太太竟然是在公司面试时候相中的。他在工作紧张闲暇之余,开始研究葡萄酒历史和藏酒,并且最终把这个工作转成了自己的主业。
通常来讲,我对美国人自家做的饭一般没啥信心,因为起司、辣椒、番茄和几个简陋的三明治,他们一般就敢来招待客人了,对于他们对美食的鉴赏能力也就打了折扣。可是我以往的经验也告诉我,嗜酒之人,对于美食一定是有品鉴能力的,而这一定律再次在Scott身上得到了验证。他带我们去饕餮的意大利大餐,也让我至今觉得唇齿留香。而席间,他的同事也几番证实,他们家的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的各国菜肴家宴,都是非常诱人的。
其实纳帕的诱人则在于,他们招待来客的法宝并不完全是酒,而是一种闲适田园的氛围,和为酒文化骄傲的意境。就像作为旅游胜地的旧金山,如果没有城中的马克吐温,城外湾区奥克兰的杰克伦敦,加上浮光掠影的渔人码头,和气势恢宏的金门大桥,那就没有旧金山的络绎不绝之客。而因为硅谷高科技工程产业的崛起,旧金山的风景们更多了商业故事的背景。就像路过金门大桥,我们会想起内衣直销发明人“维多利亚的秘密”创始人,在这里一跃直下的悲怆。我们也会在纳帕见到英式花园、印第安古建筑,数不胜数的米其林四星五星餐厅,所有的这些汇成了纳帕葡萄酒的世界地位。所以Scott跟我说,他觉得酒代表是一种地域的魂韵,因为葡萄需要长在此地,酿酒师需要对此时此地的风水、气候、当地口味了如指掌。
我们开始搞我们自己小团队的小型盲测,其实像秧妈这样的外行人,是猜不出来几几年的酒这么高深的命题的。但是因为我的鼻子和舌头似乎资质都还不错,所以如果让我试验,我能大概试出来橡木桶的森林味道,比如周围是不是落了樱桃树的甜腻,还是加了薄荷松类植物的凛冽。这跟我另外酷爱的一样把玩物质有相似的地方--香水,葡萄酒其实也有前中味,以及留在喉咙口丝滑感的余香。所以香水玩家我,就用同类方法如法炮制,去检验葡萄酒的浩瀚原液中,二次提纯后,最后的样品,那些是我的心头好。
Scott很坚持地认为,就像纳帕曾经在盲测中一举打败法国波尔多、勃艮第等旧世界名酒一样。现在的新兴市场中国,未必不能培育出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