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中国味蕾

2012-06-05 15:02 来源 :  《富隆美酒生活》 作者 :  林殿理

  自从中国市场成了全世界葡萄酒生产国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何将这庞大市场中许多从未接触过葡萄酒的人变成葡萄酒的消费者,同时在他们的脑海中植入对于各自国家、产区、品牌的偏好并形成忠诚度,世界各地的酒商们莫不为此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

  中国的市场不同于其他国家,本身就拥有长达五千年的悠长饮酒文化。《诗经》、《史记》里对于古人酿酒、饮酒的情景已有相当生动的描述,而不同省份也都生产了各式各样具有当地特色的知名酒类。如此一个有深度有广度的市场,自然不会是很好忽悠的;准确的说,来自国外的一个新品牌光是要在这里生存,就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了。

  每个产酒国因为各自的出口政策不同,加上酒的类型、等级、知名度和产量也各不相同,使得他们开拓中国市场的策略和力度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大者恒大的定律在葡萄酒的世界里也是不容易被打破的。像法国波尔多这种国人欢迎的主流产区,富有的酒庄主人自然有能力三天两头过来做宣传,活动档次规格也高,以打造品牌形象为主,也不需要多谈什么葡萄品种和口感了。至于国人比较陌生的国家产区,例如葡萄牙、奥地利,推广预算就相对小得多,一年能来几个一线中国城市办一两次稍具能见度的品鉴会就很不错了。但说到效果,有点像转校生的初次自我介绍,名字才刚说完就害羞地匆匆下台,什么人也没记住他。

  最近在澳洲贸易处的安排之下,笔者去南澳产区进行了一次产区采收学习之旅。出发后才得知,此番出行成员阵容庞大,包括了来自全国各地共一百多人,分作媒体组、教育组、进口商经销商以及餐饮渠道组,各有不同任务,分派到东南澳、南澳、西澳和塔斯曼尼亚岛等产地去。

  如此大的参访团,如此分散的目的地,可想而知须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来安排,即便在国际上也是属于相当罕见的。我被分配在教育组,本组聚集了国内最重要的几位葡萄酒培训讲师,但也是最辛苦,最没有享受的一群了。整整几天,我们都全天上课品酒,一边强记澳洲各大小产区次产区的气候土壤品种类型酿造方法,一边试着从品尝中去区分出各地的细微差异。这就像在机场里随便指着一群老外,要你说出他们分别来自哪些国家城市一样的令人头痛,大家不禁叫苦连连。

  在这几天当中我们跟澳方也有不少在推广方式上的交流,有团友很率直的点出,在国内宣传这些难记的产区、次产区,根本没人记得住,吃力又不讨好,不如打品牌,效果快又大。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有几分道理,但对于统筹葡萄酒推广的单位来说,却又窒碍难行,因为大大小小酒庄这么多,大的如杰卡斯、奔富之流本就有雄厚资本打广告,但上千家中小型酒庄若不集合起来推广产区知名度,品牌又能从何做起?所以我们这些讲师就必须担任种子的角色,将这些还不为人所知的产区知识带回国内,让它慢慢的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发芽。

  前两天,在跟新西兰酒庄代表团的聚餐上也正好讨论到如何推广新西兰酒。新西兰地方小,问题相对简单,因为气候凉爽,种植的葡萄品种也就没那么多那么复杂。新西兰的长相思已在国际上得到相当高的评价和热烈追捧,黑皮诺也在起飞当中,风格都是相当的干净清新。我就建议,不如就以自然清新形象做诉求,搭配当地壮阔的冰河地形景致,冠上“指环王的诱惑之酒”名号来大做广告,岂不比严肃地介绍产区或装模作样地搭配中菜,来得更直接有效?!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林殿理 Denis

      来自台湾的葡萄酒作家与培训师,现居上海。采访足迹遍及各国酒类与美食产区,并为各产酒国在大中华区进行推广与教学工作。曾数次担任国际葡萄酒竞赛评审,并拥有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校认证的国际讲师资格。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