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葡萄酒贵在“无为而治”
2013-02-18 16:56 来源 : 红酒周刊 作者 : 丛晓燕
20多年的葡萄酒体验,饱览世界诸多地域风光,万水千山走遍之后,练就了朱立农平和淡定的内心;对酒,也是不偏不倚,“敢说敢为”成为他做酒评人的标签,这也正是他对人生的态度。在他看来,喝葡萄酒是件非常私人的事件,不需要别人告诉你感受,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解读方式。
“出走”
练就百味人生
刚过知天命之年,这样的年纪,不老却也不小了,但在朱立农身上,却丝毫看不出岁月给人带来的倦怠。言谈举止总是洋溢着活力,访者与他调侃,说这可能与白羊座的火象性情有关,少时是乒乓球健将,在北京市也拿过名次。
朱立农性情中的确拥有太多探险元素,按照当下时髦的话说,他也算得上是个“潮叔”了,衬衣是经过一名意大利设计师朋友改良的,普通衬衣上多了几块“补丁”,正统中带着点儿呼之欲出的小叛逆。这就像朱立农本人,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分别是研究经济与地理方向的教授,他大学期间主修对外汉语专业,一切都那么看似波澜不惊,如果没有刚毕业后的那个闪电决定,这样的生活景象也许会延续到今天。
毕业典礼结束还不到一周,他登记结婚、南下特区,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大事件——事业与家庭一齐拿下,那是1986年,他从此在南国开启了自己崭新的人生旅程。
3年后,他再次“出走”,放弃了厦门大学精通中法双语的教师职位,没有跟任何人商量,在那个人们不会轻易扔掉“铁饭碗”工作的年代,这样的决定需要勇气,同时更多的是风险。
文化差异
成为葡萄酒“红娘”
由于职业便利,他成为改革开放后较早接触西方文化的中国人。在与很多留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朱立农明显感觉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与碰撞。此时,他开始试图寻找解开这个命题的答案,尤其比较多地了解了法国文学艺术之后,朱立农对这个民族骨子里流淌的葡萄酒文化开始关注,这其中有敬畏,也有疑惑。法国人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态度给了朱立农答案,为何这块土地被誉为“葡萄酒王国”,其领导地位又为何屹立至今。
自从事进出口贸易这么多年,拜访过世界上大大小小新旧世界的几百个酒庄,朱立农通过不同地域的葡萄酒去学习与了解他们各自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最初看到西方人对中国人拿轩尼诗XO干杯表示出愤慨感到不解,“那时我就想啊,喝得多,你们的买卖不是会更好吗”?朱立农笑道。“后来才慢慢明白,在法国人眼里,葡萄酒并不是简单的一种生意与买卖,在西方基督教里,它是耶稣的血液,需要我们去景仰。”
对于法国葡萄酒庄主,他们基本都处于小产区的小气候风土环境之下,形色各异,他们愿意与你分享这份饱含上帝赐予的快乐。在葡萄生长的过程中,他们很少人为干涉葡萄的自由生长,“无为而治”似乎可以恰当地诠释这种姿态,无论病虫害,还是遭遇旱涝,最终收获可用葡萄的多寡由“上帝”决定。
说破葡萄酒
神话泡沫
两年前,官方电视媒体开始以独立酒评人的名义邀请朱立农发表一些有关当下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看法,他也不负“独立”二字,敢说敢骂,但他本人却并非葡萄酒愤青儿,他从心底希望中国葡萄酒市场好起来。
譬如之前拉菲营造的泡沫神话,在他发表相关公开言论后的半年,拉菲便开始迅速下跌,这样的经验自然要归功于他多年的进出口贸易经验以及对经济规律的把脉。
让朱立农生气的是,当下国人喝葡萄酒非常不自我,曾经的一次葡萄酒讲座上,讲师告诉大家口感怎样又如何如何,诸如此类,其中提到覆盆子的味道,大家一致点头,但问及大家是否见过覆盆子,却都眼神黯淡下去……在朱立农看来,喝葡萄酒是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每个人的感官敏锐程度与喜好不可能一致,自由地去尽情享受才是畅饮葡萄酒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