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击》击出的一个葡萄酒新世界

2013-07-11 10:15 来源 : 腾讯博客 作者 : 苗茫茫

  在很把葡萄酒当一回事的法国,如果有人提起70年代的葡萄酒大事件,估计脸色会变得很难看。那场加州酒在盲品中打败法国名酒的著名事件,一直被法国人视为奇耻大辱。据说当时结果一揭晓,法国评委当场失态地恨不得要把自己的评分卡抽回来。

  今天看的这部电影《瓶击》(<Bottle Shock>)讲的就是这件事。剧情没有太大意外,一如当年的事实:1976年英国酒商史蒂文·斯拜瑞尔在巴黎组织了规模盛大的一次品酒会,专卖法国酒的他本想借办这次酒会,以法国酒的实力狠狠的踩美国酒一脚,再狠狠的彰显一下儿法国酒的优势,以赢得更多的对法国酒的关注。但没想到比赛结果却令他(或者说全世界)大跌眼镜。在盲品之下,来自美国加州Chateau Montelena酒庄的1973年霞多丽干白打败了历来被人们所膜拜的法国葡萄酒,成为比赛中头匹黑马;来自加州Stag's Leap的1973年赤霞珠也在4支波尔多红葡萄酒(其中包括了1970年的木桐和1970年的奥比昂)中脱颖而出。这件事当时的震惊程度,比如今一直被认为不会打篮球的亚洲人中出了个林书豪的状况还要翻上几番。

  两款获奖的酒后来被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作为展品收藏,永远留在了美国的史册上。不过能被称作“大事”的事件往往不只和名次/价值或者荣誉有关,它颠覆的是人们的观念。在人们发出“unbelievable!”“impossible !”“incredible!”等各种惊叹声时,这件事已经改变了他们原本心中“只有法国酒才是品质象征,而加州酒只是‘廉价可乐’”的定论。这场品酒会的革命性影响还在于,酒标上标明国家或产区对消费者的魔力终于被打破,酒到底怎样得开盖儿看了才算;好酒不只是听它来自于哪块产区就能断定,酒瓶子里装的什么货才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

  新世界葡萄酒在1976这一年扬名立万,也不禁让人琢磨起旧世界和新世界的关系。新的事物都是由老的事物中发展出来的,追根溯源总会回到起点。如葡萄酒,旧世界的酒充满了历史、文化和内涵,也不免染着些装腔作势的高傲气息。电影中美国纳帕谷的酒农,个个身怀绝技,一身本领,却满口乡谚俚语,穿着破牛仔和大靴子,不修边幅,但就是凭着一种奔腾的热情和永不停息地向前的力量,美国的酒农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让自己的酒质和有着百年酿造历史的波尔多名庄酒抗衡...如此看来史蒂文也算做了一件好事儿,旧世界当真需要一次这样的shock,如果继续在故纸堆,功劳簿上睡大觉,说不定哪天就被outdone了。

  电影看完了,想去开一瓶Chardonnay(霞多丽)解解馋了。联想到之前看过也介绍过的另一部关于加州葡萄酒的电影《杯酒人生》,最后用一个叫皮皮的朋友的一段话做个结尾:
  
  “《杯酒人生》:新世界的酒型,单一醇和,口感纯粹。普通的故事普通的人,从色调到节奏,从剧情到表演,都是温柔清雅,和缓平复。在缓缓荡漾中,果味充盈复合,夹杂着草莓和樱桃的芳香缓缓走来。《酒业风云》,旧世界的酒型,层次分明,丰满充裕。传奇的色彩,跌宕起伏的剧情,加州西部的风沙,丰厚结实的结构;酒力强劲,巧克力的味道混杂着淡淡的烟草味道,在浆果味道的前奏后从橡木味道的舞台昂扬升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