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我谈哲学

2013-08-01 11:49 来源 : 《葡萄酒》杂志 作者 : Michel Bettane 译 /李晴

  在法国,和在所有其它拉丁国家一样,人们总是有意将一切涉及美食或葡萄酒的话题“概念化”,正如他们对待艺术的态度一样——太多现代画家将“灵感”乃至“灵感的匮乏”隐藏于某些如雷贯耳的概念之下。

  葡萄酒农们在谈到自己的酒时,会将“哲学”这个词滥用成灾,然而葡萄酒不过是经过发酵的果汁,是自然的恩赐和人类的智慧共同作用才使其如此丰富而充满魅力。理解和尊重风土(Terroir),并将其特点尽可能精确地在酒的性格中表达出来,这才是酿造葡萄酒的正确态度。

  除此之外,葡萄酒就只不过是一种饮品,当种植者和酿造者过于受到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启发时,它甚至会成为一种危险的饮品。曾经有一整代的酒农,坚信化学手段和机械设备不但能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还能保证品质,后果就是既损害了土壤,还出产了大批平庸的,毫无风土特色的酒。紧随其后的一代葡萄酒农中最具理想主义情怀者,愿意不惜代价弥补上一代人的过错,却又矫枉过正地将自然的地位抬得太高。他们天真地认为自然永远高于人的智慧。而他们的“天然酒”,完全无视产区多年积淀的传统和风格,任由任性多变的气候和发酵条件主宰一切,这样的酒当然也迎合了一部分公众。究其源头,也是因为酿酒者受到了先锋“哲学”的引诱,成为了所谓“正宗风土”的拥。

  当然,某些越来越格式化而淹没在以橡木桶为首的各种夸张香气的“顶级奢侈”酒并不比失败的“天然酒”强多少。而如今的葡萄酒记者和酒评家们又越来越轻易地被这两者中的一种所吸引,他们对那些深具陈年潜力但又过早上市的新酒所下的结论也越来越快速草率,而且特别热衷宣扬:“波尔多酒最没意思了!只有小酒农的出品才能忠实地反映风土特质!”

  更要命的是某些“消费者记者”的做法:他们不关心酒本身的味道和品质,只求曝光度,一心要抓住他们自己认定的“普通消费者喜欢的简单好懂的”口味,而把无法快速消费的优雅打入冷宫。

  但意识形态带来的危害最大,因为它可能影响到许多伟大的历史产地最根本的风格发生变化。酒评家们会自以为是地将某个酒农划分到某一风格的阵营中,并以此作为依据来给他的酒评高分或低分。在盲品会上因这种成见也闹出过笑话,酒评家会自以为认出了某产地、某年份甚至是经过某个酿酒者之手产出的酒。譬如近来一次梅多克(Médoc)列级庄盲品会上,一位非常知名的酒评家以为自己认出了一款?2003年,而他恰巧不喜欢这个“因高温导致酒精含量过高”的年份,继而公开批评那些过于殷勤地鼓吹“国际化”风格的同行们。而事实上,那是一瓶……2002年的,与2003年的完全不同并且在平衡感上要传统很多。这位酒评人,被成见蒙蔽了双眼,他品尝到的不是酒而是他自己的“理念”!其实我本人也会犯这样的错误。几年前在伦敦某一场新的“巴黎大审判”上,我下意识地给自认为具有法式平衡感的酒多打了些分数,因为觉得我的美国朋友们也多少会偏向美国酒。结果是,我好像支持了Ridge Montebello!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