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说酒:闲话波尔多(二)
2014-01-02 15:28 来源 : 普知Reader's Digest 作者 : 郝利文
喝波尔多列级酒庄,有趣之处远远超出了葡萄酒的本身。150多年前的分级,美轮美奂的城堡,得天独厚的地话,酒庄主人的变迁,真假难辨的传说,名人名家的点评,华丽梦幻的酒标,甚至日趋昂贵的价格,都被大家所津津乐道。
能够拥有这些传奇,确实是波尔多的魅力所在,也确实是其他任何一个产区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在这些光环下面,真正让我们爱酒之人期待的,还是那瓶中之物。
我最近也喝了不少波尔多列级庄,包括一级庄,也有几次是以盲品(就是蒙瓶试饮)的方式,结果有些让我很喜欢,有些却有点失望,有些年份很出色,有些年份很一般。正如去年8月份碰到的澳大利亚奔富酒园(Penfolds)总酿酒师Peter Gago, 所引用的很有道理的一句话:“葡萄酒标卖掉第一瓶酒,酒瓶里的酒卖掉第二瓶。。。”。很贴切!如果喝那些名贵的波尔多酒,可以不管不顾那些围绕着城堡的传说,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尝,就好像剥去一个精致糕点的精美包装,闭上眼,感受食物在口中的各种味道,这种享受,远远超过咀嚼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故事了。
一级庄也是如此。五大酒庄中,拉菲,拉图和木桐都来自波亚克村,玛歌堡来自玛歌村,侯伯王堡来自贝沙克-雷奥兰村。五大庄,各有风格,拉菲细腻,拉图雄厚,玛歌优雅,侯伯王有熏烤和烟草的香味,而木桐呢,每年都有当代知名艺术家画酒标,倒也算是一个特色。这些名庄,有机会喝到当然很好,但不是每一支都让人惊艳。最近喝到的几支不同年份的玛歌堡让我印象深刻,确实迷人,优雅如贵妇,但香味惊人地持久,不愧顶级庄之美名。回想当年,第一次碰到玛歌堡的总酿酒师Paul,想不到他竟然是个那么谦逊的人,总是带着微笑,对每个人都很客气,这样虚怀若谷的人酿出那么出色的酒,也确实不奇怪。至今我的耳边还响起当时在上海Paul对我们说的:“虚假的伟人,自己认为是,别人并不认为是;真正的伟人,从不认为自己是,但别人认为是.”当然他说的并不是自己,而是感受,这句话,在我后来碰到几个葡萄酒业真正的伟人的时候,都得到了验证。
波尔多顶级庄确实传奇,但是竟然在1976年的巴黎盲品上,败给了来自美国加州纳帕谷的葡萄酒鹿跃酒窖(Stag’s Leap Wine Cellars)赤霞珠,确实震惊世界。
这件事最近被拍成了电影,叫《酒业风云》,英文名Bottle Shock。电影改编于这个真实的事件。一个在法国开店的英国酒商,Steven Spurrier, 于1976年5月在巴黎举办了一次法国勃根蒂白酒和波尔多红酒与美国加州的顶级莎当妮和赤霞珠的盲品大赛。用现在流行的方法叫“PK”。有意思的是,所有记分评委都是法国人。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不管是莎当妮还是赤霞珠,都是美国加州酒胜出。这件事颠覆了“法国产好酒,美国产可乐”的看法。有趣的是,一如法国人的固执,他们对比赛的结果始终争论不休,结果,在1986年和2006年再次用同样的红酒盲品,最后还是美国酒胜出。看完这部电影,我沉思很久,去掉酒瓶上耀眼的光环或朴实的封套,我们是否有勇气去真正面对酒瓶中的东西?
确实值得反思,波尔多如同一个巨大的宝库,堆满了奇珍异宝,其中不乏华丽照人却材质普通的,和外表朴实但内含宝石的宝物。去发掘,去探索,揭开她们神秘的面纱,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乐趣。
要想品鉴波尔多酒,也是要花一些功夫的。很多时候,我们由于没有醒酒,没有用合适的杯子,没有配上合适的食物,使得一些美酒大打折扣,变成难以下咽的青涩之物。那么,怎么喝,且听下回分解。
Box 1:
地话:就是法语里的terroir, 是指酒园里的种植环境,包括气候,土壤类型,地形,还延伸到了适合的品种,种植和酿造方式等。地话对是否酿造出美酒起到了决定作用,而各种地话的不同,也就造成了世界上多如繁星的各种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