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生醉死——《离开拉斯维加斯》

2014-11-03 15:22 来源 : 葡萄酒评论 作者 : 左衡

  本的超市购物方式十分夸张:吹着口哨、手舞足蹈地把货架上陈列的各色酒品一一取下,装满购物车,然后在收银员惊异的眼神里潇洒埋单。出门一路疾驶,在夜色中抵达灯火辉煌的拉斯维加斯。他随身携带有如下物品:一笔不大不小的钱,一辆相当不错甚至堪称抢眼的车,以及后备箱里那堆酒。

  考虑到这个角色由当年风头正劲的型男尼古拉斯•凯奇饰演,你或许首先会倾向认为这部名为《离开拉斯维加斯》的影片是又一个关于金钱、艳遇、冒险的故事,本离开时必然大有斩获志得意满。当本的车子猛然刹住在一位穿着暴露的风尘女郎身前时,我们的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那位女郎对本的呵斥只不过是两人再见钟情前的小小延宕和花招罢了。

  然而本此来没有想过离开,他带来拉斯维加斯的还有一条他准备留在此地的性命。他已经把其余的财产全数丢在洛杉矶了,当他将亡妻亡儿照片付诸一炬时,事实上也把大半的生命化为灰烬。

  此前的一天,本的上司把他叫到办公室,宣布了公司的决定,鉴于本沉溺酒乡,无法承担编剧工作,他被解雇了。这甚至对本的同事也是解脱,他们不必再忍受本突然出现在眼前,伸手向他们借钱去付酒资。出于交情,上司慷慨地发放了超额遣散费,并最后一次关切地问本将何去何从。本仿佛从崩溃的情绪中骤然清醒过来,以莎士比亚般的口吻预言:他将前往拉斯维加斯,在那里饮酒,直至死亡。

  如果本是在醉醺醺的状态下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就无需当真了。哪个醉汉不曾说过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句子呢?哭天抢地、寻死觅活的醉汉不是最可笑的形象吗?本的情况不同,他当时异常清醒。从他随后干净利落的行动看,这个方案也显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理智的决定,但这理智却竟然是指向"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非理智结论。

  依照正统的人生观,本的决定是绝不会被接受的。我们经常用"醉生梦死"来形容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在我们的国度里,本可能需要加强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则可能被带去看心理医生、服用药物。事实上,影片里本的新女友萨拉也曾试图劝他这样做。然而本明确表示,他不看医生,也不准备停止饮酒。换言之,他的意志是主动选择死亡。饮酒只不过是实现他意愿的方式罢了。

  有两种酒徒。一种用身体饮酒,当神经被酒精刺激超过某个限度,他们就回复到本能当中去了。另一种则用精神饮酒,在沉醉中超脱理性世界的束缚,拥抱住生命的狂喜和忧伤。本无疑是后者,驾车驶向拉斯维加斯的路上,他孤伶伶地灌下威士忌,发出嚎叫,却听不到声响。我们默默看着他的痛苦,却又感受到别样的快感,因为在那一刻,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得以最纯粹地呈现出来。

  被男友驱赶到街头卖身的萨拉遇到的就是这样的本。本死缠烂打把萨拉带回汽车旅馆,却什么都没有做,只是依偎着陌生的女郎沉沉睡去。这个满眼血丝的酒鬼反倒使萨拉念念不忘,在摆脱掉男友之后,她回到街头寻找本。两人再次见面,晚餐,交谈,然后决定同居。

  把《离开拉斯维加斯》当成爱情片是个不大不小的误会。小说作者和电影作者对情为何物都没有着力叙述。作为颓废之美的经典作品,影片只是注视着两人生命的枯萎过程罢了。我们甚至很难说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究竟是什么。影片的另一个汉语名字叫作《两颗绝望的心》,算是对他们结合的原因给出了一种解释。萨拉对本说,我在利用你,我需要你;本把萨拉看作醉后幻觉里的天使,两人在一起的生活则是掺和着解酒药的烈酒,慵懒地挥霍时光,笑闹着等待末日。萨拉送给本一只漂亮的便携酒壶,本带萨拉在赌城里流连,喝醉,闹事,驱车到拉斯维加斯以外的地方度假,被保安、房东、旅店老板等不断轰出一个又一个空间场所。唯一的一次激情过后,本倒在萨拉身边,应验了自己的预言。

  影片开拍两周后,原小说作者约翰•奥布瑞安也选择了自杀,导演迈克•菲吉斯一度想放弃拍摄。但他终于像萨拉一样留了下来,平静地讲述本的故事。平静之中是无尽的伤感。有时候我们觉得酒是苦的,却总是不肯停杯,宁可细细啜饮,不觉醉在生命的味道里。这时真不必喧闹,静静地蜷坐一阵就好。如果还有力气,可以放送一段《离开拉斯维加斯》的原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