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葡萄酒产业已经被炒作得沸反盈天的酒庄葡萄酒标准,经过长达数年的千呼万唤,终于随着3日中国酒业协会发布《葡萄酒酒庄酒证明商标(第5504363号)管理规则》(下称“标准”)而尘埃落定。从此,葡萄酒企业想获得“酒庄”的名份,就必须迈过“标准”针对酒庄酒标识使用所涉及的酒庄建设、葡萄种植、生产工艺流程、产品产量和质量以及感官质量等诸多环节所制定的一系列门槛。
“至少那些没有葡萄园、没有自酿酒、并非酒庄酒生产方式的葡萄酒将无处遁形。”国内葡萄酒营销巨头、厦门优传集团总经理王海如此评价“标准”的影响。随着“标准”的出台,前些年虚火旺盛的酒庄葡萄酒消费或许将回归理性和冷静。
“酒庄酒消费热是体量巨大的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力的结果,与此相伴随的是,酒庄投资热潮也在兴起。”已经在威海乳山市通过土地流转获得近万亩土地,计划开发建设近百座葡萄酒庄的台依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春萌如此解读“标准”与自己正在操盘的项目之间的关联。
他期待着对葡萄酒庄投资情有独钟的中国企业家们,能够跟着“标准”树立的风向标,把投资酒庄的目光转向国内,而不再唯国外酒庄市场马首是瞻。
这,是陈春萌期待的商机所在;对于中国葡萄酒产业来说,或许意味着酒庄投资时代的到来。
国产酒庄酒任重道远
“‘标准’出来了,当然是好事,这样我们就知道往哪个方向使劲儿了。”由种植葡萄而生产葡萄酒,再至做葡萄酒庄,在葡萄酒产业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烟台宝龙凯姆斯葡萄酒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福难掩内心的兴奋,大声告诉导报记者。
近年来,像张立福一样致力于使产业升级的一大批烟台葡萄酒生产商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烟台正在继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之后,又成为中国葡萄酒庄最为密集的地区。
“从消费者对酒庄酒的启蒙式了解,到酒庄酒在中国形成消费热潮,无疑与20多年前张裕与法国卡斯特酒庄的合作的示范效应密切相关。”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局长衣凤凰认为,坐拥中国葡萄酒产业高地,烟台葡萄酒酒庄的涌现体现着这一地区企业家对产业发展趋势的远见。
“尽管起步比较晚,但是烟台有几家酒庄的葡萄酒质量堪与许多国家的酒庄酒比肩。当然,市场有市场的脾气。在酒庄发达的法国波尔多,不同档次的酒庄各自拥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消费者群体。”面对整体低迷的酒类市场氛围,衣凤凰建议烟台葡萄酒庄的“庄主”们,借酒庄酒“标准”出台的东风,放弃“坐拥一座酒庄就能赶上酒庄酒消费热潮大发其财”这一不切实际的想法,冷静分析张裕与卡斯特合作以及国内其他知名葡萄酒庄的案例,围绕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策略,量体裁衣地为自己的酒庄酒打造一套合适的行头。
新一轮盘整
“‘标准’的推出,肯定会推动全产业上各要素的新一轮盘整,其中就包括国内正处于预期的酒庄投资这一环节。”中国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旭伟5日告诉导报记者。
对世界各地的葡萄酒产区进行过多次考察的王旭伟注意到,国外葡萄酒产业面向中国市场的不懈推介,除引发了国外酒庄酒在中国市场的热销之外,还引发了一轮规模可观的中国先富阶层人士在世界各大葡萄酒产区购买葡萄酒庄的风潮。
但是中国人到国外收购酒庄的道路并非平坦。王旭伟说,出于对民族传统工业命运的焦虑,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对中国买家提出了诸如“承诺长期关注酿酒技术、雇佣其核心员工”等要求。而在一些已经收购的酒庄内,也已经有在企业管理方面出现麻烦的传闻。
“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买家们到国外购买酒庄的热情。”王旭伟判断,“标准”的推出客观上会推动中国葡萄酒建设的标准化和高端化。随着酒庄投资产品的属性日益突显,可以预见,对酒庄投资情有独钟的中国先富阶层有可能把巨资转投到中国境内的酒庄身上。毕竟,在国内,葡萄酒产区的地方政府对这种通常数亿元投资规模的项目多持欢迎和支持立场,且税收、人力资源、企业管理和文化磨合等方面的问题,都不像在国外那样复杂。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烟台、威海两地,蓬莱纳帕溪谷和乳山台依湖两处酒庄建设项目,分别有几十到上百座酒庄的建设规划,和面向国内酒庄投资市场的预期。
“当然,这种动辄数亿元规模的开发项目成功与否,前期取决于开发商资金实力和资金链管理手段,后期则要看开发商所拥有的商脉资源的质量,和撬动酒庄投资市场的手段是否高明。”王旭伟分析说,中国的酒庄投资,能否热起来,需且行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