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市场,今年的“中秋”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9月的中秋旺季,6月就有葡萄酒商开始活动,将“翻盘”的机会寄望于酒业的“金九银十”。但凡上半年有一点尽人意的地方,大家也不会提前开启下半场。
年初,他们也曾有过寄望对象——澳大利亚葡萄酒。澳洲酒回归,市场将之视为天大的好消息,纷纷寄希望于澳洲酒能带动中国葡萄酒市场回升。
可惜雷声大雨点小(迟?),“回归”与“回升”之间大概有延迟,一边是澳洲酒进口数据不断刷新以至“屠榜”;一边是毫无反应的终端,实际动销还是动销“不动”。“沙丁鱼”游累了,“鲶鱼”来了也没用!
澳洲酒救不了市,一个中秋旺季也解不了渴,寄望于依附的结果往往是“不由己”。
往之不谏,来者尤可追。事关2024葡萄酒下半场,看智德葡萄酒策划机构总经理、著名的中国葡萄酒营销专家王德惠分享,如何开发拥有“最大增量空间酒种”——葡萄酒的价值?
葡萄酒庄“排山倒”
问题出在哪了?
2023年,我国规上葡萄酒生产企业数量为104家(2022年119家,相比巅峰时期2017年的244家减少了57%),具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数量1885家,实际仍正常经营的企业数量可能仅有600-700家。
可见,酒庄也是倒闭破产的“重灾区”,据以上不完全统计,今年爆出破产或被执行的酒庄至少已有8例,当然实际情形更严重,破产或濒临破产的酒庄只多不少。
从王朝御马酒庄、银川巴格斯葡萄酒庄,到今年7月申请破产的罗山酒庄,不难发现宁夏产区是酒庄破产“重灾区”中的“重灾区”。正如罗山酒庄所在的宁夏红寺堡产区,你会看到很多的酒庄废址,你也会听到不少老百姓被酒庄拖欠了工资……
规上企业减少15家,酒庄大量破产与被执行,问题出在哪了?
王德惠认为,在品质同质化、消费多元化、市场透明化的背景下,酒庄靠产品差价赚钱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
在分析中国葡萄酒产业12大现状时,王德惠提到大众消费是主流,高端消费受阻,在大众消费整体升级的情况下,200元是重要的价格分水岭,大众消费的主流价格在60-120元,商务消费的主流价格在150-200元,而300元以上的高端消费占比在降低。
这就是中国酒庄酒的问题——价格不够亲民。一北京经销商李军毅(化名)表示:“谈了几个酒庄的经营代理之后,由于价格无竞争力、商业理念落后和代理模式陈旧等问题,还是放弃合作了。”
的确,中国的酒庄起步较晚,绝大多数中小酒庄还没有树立好自己的品牌,酒开始定位高端,消费者很难买账。下游市场动销难,而起步时期又是各种盲目举债、扩产、建厂,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无法回流,终至破产收场。
中秋动销
不成功便成仁?
A股五家葡萄酒上市公司已陆续发布2024年业绩报表,上半年莫高、通葡、中信尼雅(4.950, 0.05, 1.02%)三家预计都是亏损,张裕一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在下降,跌幅超28%。仅有威龙扭亏为盈,据公司说法,威龙并非“盈”在营收与净利,而是通过运营上的降本增效实现的。
上市公司亏损!亏损!亏损!葡萄酒经销商的日子则是熬!熬!熬!日子不好过,于是打算提前过中秋,用金九银十来给业绩“冲冲喜”。
“今年中秋都在提前准备了”
“看看中秋节会不会有转机”
“今年的重点在中秋了,看看中秋国庆的市场氛围如何?”
类似的讨论很多,四川酒商胡士贞(化名)解释道,包括他在内,有不少葡萄酒经销商都指望着今年中秋的动销情况,“倒不是指望挣多少钱,要看到的是动静,让我们觉得市场氛围有转机有希望就行,要不然真的要考虑关店了。”
这种对今年中秋旺季产生如“续命稻草”一般的寄托,是市场悲观情绪的显现,很普遍。上半年的现状,很大可能是下半年的折射,而且何止是2024年一个上半年的现状啊!
所以,也有不少葡萄酒商选择了直接等待“过年”,有人表示:“放弃今年,期待明年了。”
该用什么留住你?中国葡萄酒产业正在消失的信心与活力。
今年以来,葡萄酒酒行业发生了几件大事,对重塑行业信心或许有帮助:中国葡萄酒走出国门,葡萄酒产区首次亮相法国波尔多葡萄酒节;第三届中国葡萄酒技术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专业人做专业事,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葡萄酒专委会成立……
“葡萄酒依然是增量空间最大的酒种。”王德惠说,这些尚待发掘的、可观的“增量”就是留下来的理由,就像那个“放弃今年”的人,对明年他是“期待”的。
王德惠“十三式”
智启葡萄酒闯关下半年
面对葡萄酒品质同质化、消费多元化、市场透明化等现象,王德惠提出了“十三式”策略,为葡萄酒产业下半年以及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品质升级,提升供应链效率
时代已变,要充分使用智慧化工具,利用智能制造理念让品质更优。国产酒因为有进口酒做对标,品质、价格上就比较“吃亏”。如何能做到品质“看得见、品得出、比得起”。通过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提高品质,降低成本,这是未来的核心问题。酒庄酒重点是如何做出特色、做出品牌溢价空间。
2、提升品牌影响力,聚焦主流价格带
在这个阶段,将产品价格聚焦到市场主流价格带上是具有现实意义的。60-250元,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策略制定。一方面做到“质优价优”,另一方面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定位在高端的酒庄重点是要抓好品牌地位的提升工作,同时,可以开发副牌做主流价格带产品。
3、聚焦策略,构建核心市场的操作能力
在市场低迷、经济不稳定的时期,聚焦是重要而有效的策略。聚焦产品、聚焦局部区域、聚焦渠道、聚焦场景、聚焦传播,集中力量,打造核心市场,在核心市场,深耕渠道,找出对标品牌,力争前三名甚至第一名,同时,大力培育消费者,这是非常现实的策略。
4、高度重视产品研发
品牌打造需要的时间长,同时,也有专业要求。所以,企业更现实的问题是:要特别重视产品开发,让产品力带动品牌力。老产品可以改良升级,采取“主品牌+子品牌”的方式,从产品命名、卖点、包装、形象、价格等方面做出特色、做出内涵来。
5、厂商关系要走向“命运共同体”
构建利益一体化的厂商共同体是主要考量目标,当然要一地一策,灵活多样,但大原则不变。只有设计出利益捆绑的合作模式,协助构建分销商、渠道商联盟体,与酒商一起全面推动市场消费上量,才是唯一的出路。例如如何共享品牌?共享酒庄?共享渠道?共享团队?
6、做好真正的会员系统
酒庄产品品质更好,价格自然更贵些。但是,品牌力不是短期能够建立,品牌的溢价能力一般很弱。所以,必须解决“贵的问题”和“价值问题”。在品牌市场地位没有树立之前,招商是很难的。切忌把会员系统打造成一个“卖货系统”。做好会员系统的关键,是利用互联网,从直销到招牌活动,打造出具有一致价值观的圈层。卖酒不是目的,是顺带。
7、体验营销要作为战略重点
中国酒庄的优势之一是便利。葡萄酒不仅是一种饮品,酒庄更是体验的圣地。所有对消费者的培育,最后都要经过亲自体验来获得。体验的目的不是对酒的了解,而是对生活的全新感悟,不必苛求消费者能否分出酒的好坏,更在意的是让消费者体验什么?什么才是消费者喜欢并能持久保持关联的项目?
8、做好市场下沉工作,面向C端加大力度
以县/市为单位,以扁平化组织为重点做好市场下沉工作,打通区域市场面向终端的链条,协助酒商一起做好市场。重点是做好针对C端的促销工作,并重点抓好各类宴请活动,为此类活动量身定做产品和政策。
9、将定制模式做得更专业
定制化包括渠道定制、企业定制、个人定制多种。企业要单独组建人员针对上述定制合作进行细分。不同的定制服务有不同的合作途径和模式,并对定制服务内容进行精准制定。定制合作不局限于传统的产品,也包括葡萄园、酒庄的合作等。
10、要敢于尝试创新模式
葡萄酒营销创新比较难,受制于资金、商品特点、市场现状的影响。但是,企业还是要敢于做一些尝试,例如如何策划“一棵葡萄酒”销售模式?如何策划“私家葡园”的销售模式?如何结合游学销售纪念用酒?销售具有纪念意义的橡木桶?如何在区域市场引领新的“潮饮”活动?
11、避开传统酒商,拓展新渠道,做好公关策划
传统酒商、传统渠道都是“明牌”,没有秘密。企业要善于策划公关活动,并以点带面,形成新战略,甚至形成新的销售模式。例如如何结合大学、结合各类商会、各类协会组织策划公益活动?
12、升级品鉴酒会的形式,让消费者培育更深入
不要把品鉴酒会作为单纯招商的工具,也不要单纯为了卖酒,而是融合成为一个可以“学习、体验、互动、成长、销售”型的会员组织。要设计出一套模式化体系,尽全力把每一个人都能利用起来,发挥其价值,并形成一个平台组织。
13、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
企业要有真正懂经营、懂市场的团队组织,要有专业的团队架构,要有明确的分工。必须有人才培训和选拔体制。其实,除了重大决策外,大部分工作并不复杂,需要的就是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动作,做好细节工作。同时,在低迷时期,要注意个体的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