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葡萄酒年份争议引出的两个感想
2005-02-18 17:03 来源 : 中国葡萄酒资讯网 作者 :
皇帝的新衣的后面
我小的时候听过一个童话,我的朋友也大都听过,大家想必也都听过,叫《皇帝的新衣》。尽管听的版本可能小有出入,但我相信没有一个版本是会谴责那个喝破新衣的小孩的,既没有说他结巴,也没有说他口音不纯,甚至说牙没长齐说话漏风的,都没有,这是其一。
其二,我在想,这个故事有没有下文。皇帝搞了这么一场天体show,其实对老百姓并无大碍,受损的只是他自己的体面或者臀面。如果在法制社会,当然我们还可以告他违反了“三级片管理条例”,污染了我们的眼球,要求他赔偿精神损失。不过他好彩,那时想必不是法制社会。但倘若皇帝说我身上这件新衣,是用养了12年的蚕,就在俺自家桑田里吐的丝,由俺亲手精心编织而成,要卖三百两金子,这就有点不妥了。虽然老百姓一惯好骗,但既然被那黄口小儿喝破了,再想让老百姓上当就不容易。何况现在是法制社会。
第三,皇帝出了这件糗事后不知会怎么反应。我想无非下面几种。
一,下罪己诏,把那两个骗子给咔察了,从此勤政务实、诚信自律,并欢迎从《黄口小儿报》到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结果皇帝这一行的风气为之一转,行业得以健康成长,老百姓都大呼善哉善哉。皇帝前些年着实做出了些业绩,口碑颇好,加上老百姓又都是善良和善忘的,这事很快就过去了。
二,皇帝丢了这次脸,痛下决心改变。至于是改成再不做了还是改成做得高明些,不得而知。不过先得封了黄口小儿和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这倒也使得,但是封不封得住就难说了。
三,驼鸟政策,坚决不出头,三百两黄金一件的“新衣”照卖,甚至利用生物技术,再“生造”出一只养了20年的蚕,吐丝编衣,那就。。。。。。我说过,这是法制社会。
清流的历史断想
近几天回看《清史》和梁公的《李鸿章传》,心有所感。清末有“清流”一党,其特点是忧国忧民,自诩清高,充任道德判官;坐而论道,求全责备,抓住一点辫子就不放。其出发点是好的,但不知干实业、兴洋务之难。其中最为有趣的例子是张之洞。张被授实职之前是清流一党的实际领袖,针砭时弊,对任事之人求全责备,好一副唯我独清的样子。至其升任湖广总督后,大兴洋务,方知清流之幼稚。张初办洋务,毫无经验,不免泥沙俱下,失职者有之,贪污者有之。一时非议四起,昔日清流同党无不纷纷指责。期间最引人侧目的一件事,是由于办洋务资金严重不足,张之洞下令在广东大开赌禁,以增税收。此事一出,张当时可谓是谤满天下。
至于此事如何了结,我们按下不表。但两百年下来,我们看看双方都留下了什么,就一定会心有所感。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是现在武钢的前身,使中国军队进入初步现代化的是“汉阳造”,此外,轮船,电报,铁路,现代纺织,无不留下张的赫赫功劳。而清流呢,留下了什么吗?至少我不知道。所以,干大事,成大业,靠清流是不成的。其实,清流和实业家的出发点是相类的,都是为了振兴民族工业。只是实业家要干实事,还要考虑生存问题,不得不有许多权宜之计,擦边之球。
由此想起梁启超在《李鸿章传》里的一句话:“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信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