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欢乐中国年
2007-04-13 15:00 来源 : 中国葡萄酒 作者 : 文/德美 图/黄庆军
“新年好,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噼里啪啦放鞭炮……”正月里,这熟悉而又遥远的童谣在耳边响起,仿佛把我们又带回了童年。孩童时憧憬春节,就是因为能够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然而,谁又仔细探究过,春节的富足和狂欢却是源于物质生活的匮乏与节制呢?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也曾经是中国百姓唯一能够尽情狂欢和享乐的日子。无论是否研究过民俗学我们都知道,春节是农耕时代的产物。那时,人们靠天吃饭,时时处在饥饿的恐惧之中,由此形成的经济基调也就是匮乏;于是,节欲与克制,就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传统基调,“倡导节俭,反对奢华”就成为中国人的基本美德。
但人生而有欲,有欲就必定要追求欲望的满足,追求“口腹声色”之乐,是人所难免,节日的放纵和狂欢,正是对匮乏与节制过苦日子的一种补偿。试看我们的节日,无一不是与“吃”密不可分的: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清明节吃鸡蛋,过年自然也不例外: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年糕。
今天,我们天天都能穿新衣、戴新帽了,鞭炮也被视为陈规陋习而遭到限制了,生活富足了,物质过剩了,过年时,还有什么好处能让人牵肠挂肚呢? “年该如何过”越来越成为困扰我们的话题。
有人说: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早就进入物质过剩阶段,但人家仍在过节,而且过得热火朝天,比如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细比较不难发现:西方的节日大多是宗教节日,即使不是宗教节日,也有浓厚的精神旨趣,而我们的节日却纯粹是物质性的,是对匮乏与节制的一种补偿。所以,赋予庆祝传统节日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似乎是我们应当延续传统的力、法之一,至少,比那些苍白地抵制“洋节”更有意义。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为了表达自己对节日的喜悦,我们越来越多地接纳西方节日的文化元素,这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葡萄酒作为一种物化的精神产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入了那些追求细致生活的国人的眼。葡萄酒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就备受人们推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正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原则吗?
但是,我们在享用葡萄酒时,既不能否认葡萄酒在西方文化中形成的积淀,也不能忽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惟有二者和谐统一,方能满足我们庆祝节日时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
了解葡萄酒才能享用葡萄酒葡萄酒积淀文化与传统,当我们品味、享用葡萄酒的同时,可以说是在与酿造者进行“交流”,甚至于可以感受当地的“风土”以及历史传统。即使对于出产干新世界的葡萄酒,由于其多样化的个性,不得如何品味它的要领也是不能获得好的享受,由此而归罪于葡萄酒,岂不是冤枉!
葡萄酒的储存
葡萄酒是有生命的,自在酒厂装瓶之后一直到开瓶品饮,它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储存的条件决定了这种变化的方向和速度。为了更好地延续葡萄酒的生命,就需要我们细心保存。葡萄酒保存需要注意:
远离带有异味的物品,否则,可能会通过软木塞而污染葡萄酒;适宜的温度,12一15℃是比较理想的储存葡萄酒的温度,尤其是要避免温度变化幅度过大:由于葡萄酒在储存的过程中,一些物质可以通过软木塞而挥发散失,在干燥的条件下挥发更快,因此,储存葡萄酒需要一定的空气相对湿度(75%);葡萄酒在储存过程中颜色将会发生变化,照光的条件能加速这一进程,储存葡萄酒的环境需要避光。
不同的葡萄酒适宜享用温度不同:
由于不同葡萄酒中酸度、酒精以及单宁等物质含量有差异,因此最佳饮用温度也就不同。比如,在相对高的温度(16~18℃)下饮用干白葡萄酒,就会感到葡萄酒酒体粗糙、结构松散,香气损失快;而在相对低的温度(10—12℃)下饮用红葡萄酒,就会感到葡萄酒生硬、干涩。
可以看出,上述最佳饮用温度都低于我们的体温,也就是说,若我们持杯的手长时间接触盛酒的杯壁部位,就会改变杯内酒的温度,或许酒温也就不再是适宜的饮用温度了。
不同的葡萄酒饮用顺序有说法:
人的口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不断地接受外界刺激后,其敏感性会逐渐降低,一次连续享用多款葡萄酒,需要将酒的顺序安排好。一般的原则是:
不甜的葡萄酒在先,甜葡萄酒在后白葡萄酒在先,红葡萄酒在后;酒体轻、简单的葡萄酒在先,厚重、复杂的葡萄酒在后年轻的葡萄酒在先,陈年的葡萄酒在后;酒精度低的葡萄酒在先,酒精度高的葡萄酒在后。
否则,试想我们如何能在吃完麻辣烫之后感受到粤菜的精细之美呢?
不同的餐与酒的搭配给我们的感受很是不同:
餐酒搭配之说自古就有,不同的呈味物质之间搭配组合,可能相互增益,也可能相互削弱。节日庆典宴会,搭配完美的餐酒相得益彰,又可以增进用餐的气氛。有谁会拒绝美妙的感受呢?
餐酒搭配的一般原则有:
“味道相近,质地相似,温度接近”。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一般永远是正确的。当然,在对酒和餐都有很好把握的时候,也可以剑出偏锋,做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酱汁(浓汤汁)鱼也可搭配体轻、单宁柔和的红葡萄酒。但是,一些餐酒搭配的禁忌,我们就大可不必尝试了,如:原味蛋、奶配红葡萄酒,清蒸原味鱼配红葡萄酒,黄瓜配葡萄酒等等。
了解了葡萄酒这些基本特点,并能够在消费的过程中加以注意,就能获得更美好的享受,谁会拒绝用这个“物化的精神产品”来丰富我们节日的内涵呢?
当然,无论如何,饮用葡萄酒是为了享受,为了调节节日气氛的,不要为了这些“规矩和原则”而冷落了我们的客人,只要我们喜欢,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