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装生命
2010-07-22 17:03 来源 : 深圳商报 作者 :
我一直不太理解,是不是由于人种的差异,在西方非常普遍的酗酒现象在中国几乎看不见。大多数中国人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酗酒,那可不是爱喝或者多喝,而是对酒精产生了依赖,不得不喝,严重的甚至于缺了酒精就会浑身痉挛,呼吸急促,必须马上喝酒身体才能趋于正常。因此,喝的过程被简化了,重要的是迅速提升血液里的酒精含量。我的印象里在中国好像没有见到过专业的戒酒机构,而在欧美,却非常普遍。
可酒又绝对是中国社会文化中一个极重要的部分,人们在喝酒这件事上还罕有地既重过程,又重结果,喝的时候规矩大,喝到终点要有人倒,在西方,喝酒是个人爱好,而在中国,喝酒是重要的群体事件,所以糅进了文化、风俗和群体价值观。
对我来说,不同的年龄阶段,酒有不同的意义。刚来深圳时,年轻气盛,什么酒都喝,来者不拒,醉了吐了睡一晚上又是一条好汉,说实话,那时候觉得酒很难喝,除了灌醉某个人以外,体验不到什么乐趣,慢慢地,适应了深圳的湿热气候以后,也适应了苦苦的啤酒味,直到今天,我依然觉得啤酒是夏日里的最佳饮料,透过细腻的泡沫深吸一大口,浓郁的酒花香气伴着刺激的杀口感在口腔里满溢,真是爽。
等到爱上红酒,又是几年后的事情了,最初是几个同好自己慢慢摸索,冒充行家,假模假式地拿着杯子慢慢晃,然后轻呷一口,摇头晃脑地称赞,有条件了,就开始盲目地追求贵价的“酒王”,“酒后”,好像这样就成为真正的行家。上世纪90年代末的某一天,有个多金的酒友搞到一瓶传说中的“酒王”,而且还是“好年份”,于是集结人马一起品,并且佐以美食,当时气氛凝重,每个人都是如临大敌,小口咽下去后平日里夸夸其谈的行家们却惜字如金,都很深沉,一瓶见底后,与会者都按照书上看来的法国习惯,在瓶身标贴上签名以资留念,估计若有法国人观礼一定会感慨万千。
时至今日,却万万不敢说已经弄懂了红酒,但却还是喝出点门道来,红酒也已经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一部分,我不再追求稀有和贵价,而是花了数年时间,在市场上找到了一种价格克己又颇有点内涵的红酒,批量购来作为日常饮用,这种产自智利的酒还真不错。
红酒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好像真的有生命,打开一瓶,先试一小口,然后等着它静静地呼吸,整个氧化的过程中,酒质和酒味会微妙地变化,去体验这种变化本身就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当酒被倒进郁金香型的杯子里的时候,琥珀色的液体慢慢漾开,滑过杯壁,再丝般地滑入口中,各种或简单或复杂、或浓郁或清冽的香气和着恰到好处的单宁在鼻腔和口腔间传递,仿佛在和大自然私语。
最近,我又爱上了法国的阿尔萨斯,这个产区的白葡萄酒风格不太法国,倒颇为德国,想起了都德的《最后一课》,强制教德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被融进了德国风格的法国韵味却依然值得品尝。
(中国葡萄酒资讯网向本文作者表示感谢,欢迎读者提供原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