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洋溢着一种包容

2013-01-30 16:12 来源 : 红酒周刊 作者 : 丛晓燕


“接地气”——无论绘画,还是以“敦睦堂”为名的红酒,晁谷将这个理念发挥淋漓。

  4年前,晁谷用“敦睦堂”的商标做了一批红酒,“红酒的包容性很大,就像当年海派文化的兴起,西方的东西到了中国,在本土生根发芽,就会成长为不同的新生命”。

  这跟画画是一个道理

  “这跟画画是一个道理。”成为晁谷阐释很多事态时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晁谷真的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不爱应酬,喜欢独自静静地一个人画画,但是如有访客,他也毫不含糊,礼道客数,不在话下。朴实无华的外在之下,有着一颗赤诚待人之心,跟“80后”摄影师半晌的封面拍摄下来,晁谷显得有些歉疚,他对自己总是找不到好的状态感到不好意思。正值天命之年,却偶尔也像个顽童,谈笑调侃过后,终于在不经意的刹那,抓到了满意的瞬间。“看来这也跟画画一样,脱离了凳子,反而成了,什么东西不能当什么用。”晁谷的感慨,似乎是对艺术创新的一种别样解读。

  如今他除了担任名目繁多的关于艺术方面的官职,更重要的是,晁谷创办了完全合乎自己传统文化心意的“敦睦堂”。

  清朝初期著名文学家梁份在《怀葛堂文集》里曾提到,康熙到江西南丰一张氏大家族微服私巡时,看到这里的人们乡里和睦、人际融洽,深有所触,为其族人题下“敦睦堂”,其中寄托着“敦厚族里,和睦乡邻”的美好寓意。

  追根溯源,梁份之所以想到记述这段帝王轶事,是因故事发生在自己的故乡。而从小生长在北京的晁谷,又与这里有着怎样的缘分?

  “晁谷”是就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即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时,黄永玉为他取的笔名。晁谷原本姓张,重视宗族文化的他,也致力于探寻自己姓氏发源的前世今生,很多迹象让他相信自己与江西那支派的张姓家族或许有着某些牵扯。

  作为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晁谷说,现在海外很多“敦睦堂”的后裔都回来寻根问祖,“敦睦堂”也逐渐成为了著书立说、讲学传道的一种符号象征。

  艺术感知奥运情缘

  去年9月12日,由晁谷创作的中国首枚《关公》特种邮票正式发行,2000多万枚的销量,着实是个不小的数字。对此,晁谷淡淡地说:“主要是题材好,即使不是我来画,也肯定是要火的。”

  谈及为何由自己来进行这次创作,晁谷将记忆锁定在了25年前,有点类似张大千当年敦煌临摹北魏壁画的意味,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10年间,晁谷对中国传统壁画进行了深入、大量的研究,从敦煌到永乐宫;从毗庐寺到青龙寺都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和临摹工作。直到1987年在明代壁画《法海寺——帝释凡天礼佛护法图》前驻足,临摹工作长达6年之久。此壁画中二十诸天以及天龙八部和八方佛的深入描绘,使晁谷对中国古代人物绘画的高深造诣领会于心。

  这段不寻常的艺术体验,让20年后晁谷在塑造关公这个中国传统人神兼备的“武圣”形象时,格外成竹于心。至此,晁谷对艺术开始有了深层感触,“人生是一种体验,题材的选择和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在广阔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传统绘画的理念和中国绘画特有的人文气息使我始终徜徉在一股心逸至高的抒情状态中。体验、感知、表现、领悟,一切新的东西都会使我流连忘返,过去的方法、特点、符号以及所谓的风格,在新的感知面前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用东方底蕴酿制红酒

  晁谷热爱中国文化,《二十四孝图》以及今年春天北京公交站牌户外广告上的《福、禄、寿、喜》,皆是他对这份积淀的沉醉。

  2001年,中国奥申委和中国集邮总公司为实现奥运申办成功,联合为晁谷耗时一年多创作的长卷巨制《2008落北京》印制出版中国首枚带邮资邮折长卷,画中2008只和平鸽缓缓飞落在北京的长城脚下,画面景色从雅典第一届奥运申办城市画起,直到北京的长城,期冀奥运之火在北京点燃。

  这是晁谷广为人知的一次公众艺术展示,除此之外,他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要算“残荷”跟“野谷子”系列了。这番心境也画在了“敦睦堂”进门便是的那张大尺幅的火红的野谷子上,“五谷丰登、国富民强”,在晁谷看来并非大而空的套话。“北京人见面头一句就是‘吃了没’,吃是个非常大的事情。”

  童年在清贫中度过的晁谷,对于吃饱穿暖十分重视,也让他变得很接地气儿,在他的花鸟画里,看不到俏丽的花草,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稻谷麦穗。

  中国人讲究饮食之道,饮食不分家,4年前,晁谷用“敦睦堂”的商标做了一批红酒,“红酒的包容性很大,就像当年海派文化的兴起,西方的东西到了中国,在本土生根发芽,就会成长为不同的新生命”。 在他看来,红酒会像当年啤酒在中国的流行,大众化是个必然趋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