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仪式感,就没有未来!
2016-01-07 17:33 来源 : 中国葡萄酒资讯网 作者 : 王德惠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小时候在学校每天升国旗的仪式中,大家到操场上排队敬礼唱国歌,民族感会油然而生。即便时间长了,大家依然不敢在这个时候嬉笑打闹。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其实是非常注重仪式感的。古人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现代的孩子,还有几个知道?根源不仅是社会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家长。
明代的早朝,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每日必修,严肃而隆重。在中国古代,新生入学不仅有隆重的“开学仪式”,而且备受重视,“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人生的成长也是如此,从8岁、15岁、20岁到各个年龄段,都有严格的仪式。在国家的重大活动中有着极严格的仪式要求,比如祭祀、出征、科举考试、任命等重大活动中,决不能马虎,要提前制定好规划,每个人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强调这次活动的神圣性与使命感。
清明节要扫墓,重阳节要登高,结婚要举办婚礼,过生日要庆生,求雨要登坛,阅兵、颁奖、出征送行、比赛前的入场、开业庆典、签合同等等。哈佛的毕业典礼日是每年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博若莱新酒节最早可追溯到风行于古希腊 、古罗马的酒神节。后来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葡萄酒主题节日,出现于法国博若莱地区,进而风靡全世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每年11月的第3个星期四,博若莱新酒在全球统一开瓶。
你会发现,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仪式的世界。没有这些仪式,仿佛这个世界就变得索然无味,仿佛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公元前206年,刘邦为王。韩信投靠刘邦,但刘邦一直未重用韩信。韩信伤心逃走被萧何追回,萧何在刘邦面前反复陈述重用韩信的利害。最后,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并举办了登坛拜将的隆重仪式,韩信自然摒弃前嫌,信心百倍,发誓誓死捍卫刘邦,为刘邦分析天下大势,并屡立战功。这就是著名的典故“登坛拜将”。
日本江户开幕以后,社会统治相对平稳,因殉死而剖腹和作为刑罚的“诘腹”,逐渐占了主流。古代许多的国家和民族,均主张人的灵魂是宿于肚腹中的,因此通过剖腹的仪式以示众人,只是太过让人不忍观看。剖腹的用刀和方法也有讲究,例如首先要准备一把肋差,实在搞不到的话,匕首也凑合,但绝对不推荐使用菜刀或水果刀。工具要磨快和擦净,最好采用坐姿,身下垫上毛毯。
从我们个人的生活和企业经营的角度看,我们太缺少仪式感了。企业花重金聘请的总经理上任,下个文就算好的,最多就是开个会,董事长当着大家的面介绍一下,然后叮嘱几句,希望大家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其实大家心知肚明该听谁的。
仪式不是形式主义,是要真正拿出点诚意的。
人是感性的动物,也是群居的动物。从人性的角度,仪式往往能够让人们更重视,更认真,更具有凝聚力。
而我们现在大多不善于搞仪式,更善于勾心斗角。我们即便搞仪式,也是走形式,这些都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另外,我们善于在活动中搞仪式,但不善于在管理中搞仪式。在管理中,我们最擅长的是喊口号,甚至把标语、横幅贴的满墙都是,但私下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
即便我们不追求过于繁琐的仪式,但我们必须重视仪式。
员工的获奖、人员的任命、每天早晚的会议,哪怕一次小小的成就。有一次,我到一位前员工的家里做客,竟然发现他依然保留着多年以前公司颁发给他的一座奖杯和证书。证书都已经发黄了,奖杯的用料都不怎么好,也都散架了,但他依然小心翼翼的保留着。那是他的荣耀,那是他曾经的被认可。甚至是他最美好的一段回忆,可能永远会留在他的心中。
有的公司特别重视仪式感,并体现在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权威需要仪式,社交需要仪式,我们的内心也需要仪式。仪式有时是出于纪律的要求,有时是出于感恩的私心,有时是增强凝聚力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激励,甚至有时是为了约束。
当前依然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依然保留着很多待人接物的仪式。2008年汶川地震前夕,我去了四川黑水县,从成都开了7个多小时的车,到达时已经是傍晚,但当地的人们依然等候在路边,并献上了哈达和酒水,简单而隆重。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我们都需要有仪式感。如果企业领导只是虚伪地做形式主义,员工心理很明白,自然就不会遵守仪式,至少在内心对仪式不尊重。久而久之,自然仪式就搞不下去了。做好仪式感,必须从领导的重视开始!
生活也是需要仪式感的,这跟矫情无关,而和你对生活的热爱有关。各种纪念日,例如老婆的生日、孩子的升学,哪怕是孩子期末得了高分。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安静。就算是再平常的小事,带着仪式感去做,就能够对抗生活中的消极因素。例如古人的“沐浴焚香,抚琴赏菊”,焚香净手,端衣正帽,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后,才凝神敛气地坐下来开始读书,以表示对知识的渴求和尊重。
有人说真爱是不需要仪式的。但是,没有仪式感的爱情,到底会不会长久?我们不需要“天天都是情人节”,但你有必要偶尔用点心,来点浪漫,体现出真爱,生活才会更甜蜜,也才会更健康。
你重视,别人才会重视!大家都重视,凝聚力真的就出来了。
仪式感应该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应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员工的凝聚力不单是钱的问题。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恰恰凝聚力和荣誉感不是靠钱就能解决的。
一个没有仪式感的公司不是一个好公司,一个没有仪式感的领导不是一个好领导,一个不尊重仪式感的员工,也不是一个好员工。
去年开始,让儿子去学跆拳道。无论何时上场与下场,都必须面对中韩两国的国旗要鞠躬敬礼,对教练要尊敬。跆拳道的八段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考试,每达到一个段位通过考核颁发段位的证书和对应的腰带。儿子虽小,但很重视这些。如果迟到了,总觉得不好意思。每天看着墙上挂的段位证书,内心中一定是欢喜的。每一次为段位的提升而举办的仪式中,从儿子的眼中能看到那种渴望和喜悦。
仪式感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象!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书中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也表达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书中有着很多智慧的语言,例如:忘记朋友是可悲的,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知心朋友;星星在夜空中闪闪发光,也许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在天空中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星球……。小王子驯养了一只可爱的狐狸,狐狸说,“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 “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无法体验到那种期待的兴奋,生命需要一种仪式感……
从哲学的角度看,物质和精神并非对立,他们不过是世界的两个端点,我们的心和物、意和知之间如何连接?或许就是通过仪式。
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让企业经营不再痛苦,而是充满欢乐。大多时候,生活的确是平淡无奇的,但越是这样,越是需要仪式感。你的生活无趣,就是因为你缺少了仪式感。不是吗?
在信仰者心中,必然有一个信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