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惠:为什么你觉得酒水销售变难了?

2017-07-19 11:05 来源 :  红兔书院 作者 :  王德惠

  销售工作其实从来没有简单过。
  销售到底是啥?
  有人说销售是艺术,有人说:
  一流的销售卖自己;
  二流的销售卖服务;
  三流的销售卖产品;
  四流的销售卖价格。

  其实,别管是啥,销售其实就一个字--“卖”,卖不出去都没用。

QQ截图20170719105843.jpg

  一般而言,商品能让消费者重复购买的唯一理由是:真的有用。你费尽周折让消费者购买了第一次,却没能赢得重复购买,也将会前功尽弃。没有60%以上的复购率,你是危险的。

  为什么现在大家感觉招商不好招了,打广告效果也不如从前了,请明星代言效果也不行了,促销力度很大消费者也不买账了,团购中的关系也不像以往那么凑效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消费者的需求改变了?是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更多变得精明了?是竞争激烈成本越来越高了?还是渠道越来越碎片化了?是竞品越来越多了?是价格越来越透明了?

  一、酒水的分散性

  很多行业都是天然分散的,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分散的需求被集中,于是便改变了其分散性。

  酒水行业天生具有分散性。即便是要求比较高的葡萄酒,虽然从种植到酿造是需要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的,即便是酿造好酒是一门艺术,但依然具有很强的分散性。

  所以导致酒水的进入门槛很低,种类也很多,产品很杂,个性化也很强。

  从需求上来说,分散性很明显。消费者购买的理由、饮用的理由是多样化的,甚至是难以捉摸的。即便具有明确诉求的品牌,甚至其饮用场景是可以预见的(例如茅台),但依然是五花八门的。

  同时,酒水属于非必需品。虽然我们说“无酒不成席”,但酒毕竟不是必需品。因此,喝酒往往都是有一定目的性的,例如很多酒都是“喝给别人看的”,讲究对象、讲究氛围。

  与此同时,酒水产品的好坏对专家来说,当然总体可以辨别,但对很多消费者来讲,不太容易辨别。即便是经常喝的人,真要辨别两款差不多的产品,也有难度。

  法国人接触葡萄酒比较早、比较多,很多人依靠鼻子和舌头就可以基本辨别出大致的好坏,所以,法国葡萄酒品牌集中度就不高。但中国现在就不一样,因为很多消费者没有那么专业的辨别力。

  这样的分散性商品,往往品牌、渠道和推广显得特别重要。

  二、战略模式在改变

  在中国过去的20年左右时间里,由于社会从贫穷走向温饱,由温饱到一部分先富起来,再到中等收入人群的增多,这个阶段,很多形态是初级的,包括消费者的认知。

  所以,这个时候的市场,属于“资源占领型”市场。

  例如谁做的广告最多,谁占有的广告时段最好,谁的广告投放最密集,谁占有的渠道最多,渠道控制的最好,谁的陈列最抢眼,谁用最有影响力的代言人、谁的促销力度大、谁的工作细致等等,谁就会有最好的效果。

  资源占领型的特点反映到企业管理层面,主要会侧重在执行力和资金的预算,当然包括工作的细致等等。所以那个时候,有两本书很流行:《执行力》《细节决定成败》。

  在这个阶段,有些企业采用的方式即便很笨拙,例如产品的开发、渠道的铺货、客户的跟进等等,只要产品不差、只要敢于投钱、有足够的人员,要求比较严格,管理的比较细致,往往就会有一定的效果。

  但随着社会技术的驱动、消费的升级,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消费者习惯变了。原来的方式方法,效果开始下降,要转向价值创新。因此,社会的营销便由“资源占领型”转向了“价值创新型”。

  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关键不在于营销的投入问题。例如现在投入大广告到中央电视台的效果就大不如从前,因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变了,接受信息的方式变了。原有的渠道虽然依然有效,但由于渠道的确变得更多更杂了,而消费者购买的动机也在改变,单纯的依靠渠道驱动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例如当人们只想买一瓶饮料的时候,既不会跑到网上购买,也不会跑到比较远一点的大卖场购买,而是会选择在楼下的便利店购买,因为更加便利是第一因素。而如果想购买高端的商品,当然也不会跑到网上购买,而是跑到线下的专卖店购买。原因就是在商品本身的功能之外,高端商品往往更强调个性化和服务,需要多重感官体验,而电商的信息传递只是图片和文字。因此,一款高端酒,你在线下卖2000元,上了网就很难卖,别管你是哪个牌子。

  很多家庭并不习惯平时买很多酒存着,而更多的都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需要的时候再买。这种时效性也增加了营销的难度。

  同时,消费者现在接受的信息太多,可比较性比较强,不是消费变得多聪明,而是信息越来越对称了。

  我们说以往有流量就会销量,现在是有流量也未必有销量。什么样的产品和品牌才能自带流量?带来销量?这是营销的难题。

  人口红利是过去这些年的主要销量来源,但人口红利现在越来越少了,人脑红利来临了。所以,你怎么能够进入消费者的大脑很重要,显然难度提高了。

  不仅是中小企业,所有企业和品牌都在面临这个问题。

  因此,你会发现,例如近些年无论是江小白还是1919等等,都是创造了新价值才得以发展的。

  所以,尽管你还在做好每一环节的细节工作,但新价值创造没做好,销量自然也难以产生。

  营销的本质没有变,变化的是市场。营销就从来就没有简单过,只不过现在的营销变得更加专业、变得更加专注、变得更加要满足新需求。

  所以,今天的品牌必须要用更多新的营销策略和手段,要以消费者为导向,创造全新的价值才可以。

  但,越是价值创新型的工作,难度自然更高。需要你真正了解你的购买者是什么样的人?你要为他们画像,然后还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还要在众多的同类竞品中突出自己,找到被消费的理由,进入到消费者的心智中,还要用某种策略来和对方沟通,争取重复购买。这些都是以前大家很少做的。

QQ截图20170719105852.jpg

  三、消费的升级

  我花钱购买你的商品,获得了利益,值不值是因人而异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能够重复购买的理由只有一个:真的有用。

  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最终衡量的标准只有这一条。滴滴出行的服务再差,只要乘客觉得方便(因为这是第一需求),还是会坐的。除非有竞争对手比你做得更好。

  你的产品消费者为什么要买?这个问题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最难的环节。弄懂这个环节,卖就不成问题。但由于酒水上述的特性,就会导致这样的一种商品,在销售中会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例如渠道。在什么渠道出现、能不能让消费者够得到、看得到、买得到,这是决定性的。所以,一直以来,酒水行业渠道显得非常重要。

  例如管理。特别是哪些以“团购”为主的商家。对客户如何画像?对客户如何划分?大客户、中小客户如何分别管理?等等。

  大客户是的销售主要来源,但也不能放弃小客户。如何维护好大客户,把小客户发展成大客户都是需要在策略上和管理上下功夫的。但管理的方式会有变化,因为无论大小客户,消费者的需求和审美都在变化。

  由于以往我们重视的是经销商,关注的是渠道利益链条,经常会忽略真正购买者的感受,所以,导致我们的产品开发往往不是真正的从购买者的角度来出发的。

  所以,我们对产品的很多关键性要素例如:品牌名称、品牌形象、产品卖点、产品价格、品牌卖相、主要特点、比较优势等等很多问题研究的不多。所以,随着消费者对这个市场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你的判断就会不同,不是你说好就是好,你说的卖点未必是我的买点。而且,你说的未必是我想要的。所以,我们的销售工作便要求越来越精准。

  就像学习,以往的学生只要记住老师讲的课,甚至死记硬背也能拿高分,因为考试本身就是从以往老师讲的、日常练习的。这时的学生只要记住就有可能通过。但现在不行了,你要平时多读书,要掌握原理,要能够弄明白为什么,最好还要融会贯通。所以,只要努力就能获得高分的时代便过去了。所以,我们说,很多获得高分的学生,往往都是家庭环境比较好的,因为他有这个条件。

  酒水竞争也一样,从大方向来说,一定是强者越强的,弱小者必须要创造全新的价值才可以,否则难以突破。

  这时的管理,不仅仅是“执行层面”和“监管层面”,而是如何提升效率,讲究的是组织积极性的释放,这也是为什么以往强调的管理制度,现在更多的是如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而品质其实是一个“综合体”。它包括产品品质、形象表现、价值主张等三个主要方面。

  所以,我们发现,现在的市场其实是两个驱动:产品驱动和营销驱动。首先是产品驱动。

  “更好”离不开品质和品牌。一个品牌的建立是产品和营销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对产品和营销细节的把握,显得非常重要。

  品牌只是一个结果,是好产品加上好营销的结果。

  其实,以往由于市场当时的现状,很多企业的营销其实是重在营销管理,而非“营销”。那么,现在和未来的市场呢?一定是更加重视真正的“营销”,因为价值创造仅仅凭“管理”是难以突围的。

QQ截图20170719105900.jpg

  四、未来要怎么做?

  消费者必然会进一步分层:

  第一层是专家级品酒人群。人数不多,但有风向标的作用。这类人群做市场很难抓,因为他们很懂,所以能说出一二三来,很多人愿意听他们吹牛,但这些人你不必抓,抓也抓不住,他喜欢就会选择你,而且,他们没啥忠诚度。

  第二层是高端人群,不是很懂,但略知一二,这个人群的消费主要不是单纯喜爱酒本身,还有着实际的工作需要。这个人群需要的是个性化、定制化和人性化,主要体现在服务上。

  第三个人群是中档人群。这个人群最希望性价比高,他们懂得一二,但未必懂得三四,数量最大,也是未来消费的中坚力量。最后一个是低收入人群,在中国数量也不少,他们主要是跟风,中低档产品为主,对他们而言品牌化是最明显的。

  现在的企业要从“大市场”中寻找“小市场”,然后逐步做大。乱世出英雄,关键在于你是不是英雄?英雄是要问出处的,任何时代的风云人物、风云企业,都不是偶然的,都不是撞大运撞出来的。如果你不能做到先知先觉,那至少也要后知先觉,最怕的是现在还是不知不觉。

  旧格局已经开始瓦解,新格局没有完全形成,不同酒种之间正在不断切换,新的消费习惯正在形成。

  这个阶段我们也可以叫做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普及阶段,中国白酒市场的进阶阶段。市场需要什么酒?各种酒都需要,主流是优质流行的易饮型酒。

  美国葡萄酒也经历了普及阶段,蒙大维是葡萄酒流行方面的鼻祖,特别是酒园+酒窖的模式全球都在用。在80年代,美国经济正处于辉煌期,人均GDP1978年就已经超过1万美元,生活水平高,这个时候优尼特在美国出现了,连续多年年占据意大利酒第一位。90年代末开始,优质流行葡萄酒盛行,所以,从那时开始,黄尾袋鼠出现了,若诗庄园等等开始崭露头角了。

  中国接下来做葡萄酒一定要有品牌营销的思维,在产品开发上要下功夫,中档酒是主流,一个是中档稍低一点,主抓中低人群;一个是中档稍高一点,产品上要吻合轻奢的路线,用80、90的沟通语言来获得认可,主抓中档人群。

  第一、要摒弃掉错误的观念。不要忽视产品营销。产品是第一位的。没有好产品,一切都是空谈。关键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好产品”?开发一款好产品需要做好很多工作:例如对企业的战略方向、发展目标、市场的格局和演变趋势的把握、产品的特色、优势、卖点的挖掘,产品的卖相,主流的消费人群、主流消费场景的设定、产品价格以及产品的被复购的理由等。

  第二、产品作为销售的基本工具,最终一定要体现在价值上。所以,作为酒水产品,即便非常好,也不要总是抱着产品吹,因为酒不是功能性产品。而是要把产品以及品牌所能创造的新价值作为推动的核心诉求。

  第三、要考虑你的销售模式是不是能够创造新价值?这种新价值是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这必须要加强“营销的工作”。营销的工作变得更加重要了,要更加细致、更加专业。

  第四、要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很多事情是方法论。例如很多做了多年销售的老手,也可能都没有搞清楚自己的未来要走向哪里?自己在做什么?计划是什么?每一步要如何走?怎么执行好计划等等。所以,要形成自己的模式。

  第五、除了上述的做法外,一定要对产品、对品牌要增加一些附加价值的演绎,要懂得如何吸引眼球,如何能够自带流量,如何能够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这还是需要在营销上下功夫。

  酒就是工具,社交的工具,生活的道具。一切的借酒消愁和举杯欢庆,都是在彰显身份,体现个人的品位,传递个人的价值观。

  未来,一流企业看未来、做趋势;二流企业看现在,跟随时代步伐;三流的企业看过去,吃老本。

  酒水难做放到那个时期都一样成立,只不过在行业转折点的时期,在市场拐点时期,显得尤为突出,但你要把这看做是“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王德惠

      深圳市智德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大学毕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学院、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客座教授,烟台产区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进口葡萄酒委员会专家顾问、逸香《CEO商业总裁班》特聘讲师,中国酒协葡萄酒协会联盟特聘顾问。专注行业18年,服务长城、张裕、威龙、台依湖及法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多国世界知名品牌。是中国酒庄酒、葡萄树龄、私家葡园、3S酒庄标准等概念的提出者和实践者。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