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话
2012-01-09 16:23 来源 : 好心情原创文学网 作者 : 铜城行者
说到一个“酒”,可谓泱泱大国一特色风景。从最初的“唯有杜康解愁”到李白醉酒诗百篇到武松景阳冈醉酒拿下大虫,让中国人的酒味十足,酒气冲天,酒啊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力无边!酒的丰富内涵让人不得不惊叹,饮酒的分寸或度以及酒的助兴、败兴、乱性也值得人们深思。
自古以来酒就与文学艺术有着不解之缘,没错。哪一个有名的文人墨客,隐士不好个酒?没有佳作,何申雅怀;没有美酒,佳作从何而出,没错。笔者尤其佩服古人是把酒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斗酒诗百篇的激情,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百个一边的心情;酒不醉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语;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奈,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悲伤;红酥手,黄藤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祝酒歌的豪放,酒神曲的粗狂。人们能相识做朋友要有缘分,而从相识到相知,是一个过程,其间酒似乎是一个很好的媒体。虽说是友谊地久天长,但朋友间总是相聚少,分离多,因而才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因酒酿成的千古诗句。
在那个特殊的时刻,周总理在抗美援朝胜利的那一刻,因饮用了大量的茅台酒,醉了,据说这是大国总理唯一的一次醉酒,可见其酒的度,没错。酒之度,是一种分寸,有人很不得要领,毫无分寸,逢场必会,逢酒必醉;有人较好地把握了饮的分寸,凸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饮酒人生,也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酒味。前者因酒乱了方寸,因酒乱性,坏了大事;后者很是把握住了酒的度。谁是谁非,酒话皆在其中。
毋庸讳言,日常生活中,朋友相聚,以文会友,固然可乐,即便一人,一壶酒,月亮做伴,不亦别有情趣,没错。饮酒应与健身有关,不可暴饮。外出赴宴或宴请宾朋,每饭必酒成常态,逢酒必劝乃惯例。仅就劝酒令而言,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感情薄,喝不着;感情铁,喝出血。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愈演愈烈的劝酒令,催生出了是非不分的酒文化。月下独酌更为有一人不饮酒之讳的人一个独酌的充分理由。所谓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也不醉,感子故意长。是否宁伤身体不伤感情之说的现代版版。饮酒要尽兴,过于拘束会觉煞风景,但也还是适可而止为宜。
官场的饭局有更多的酒话,没错。领导劝酒不喝,就是不尊重上级;属下劝酒不喝,就是脱离群众;朋友劝酒不喝,就是不重交情;异性劝酒不喝,就是不给面子;上下属之间一般是希望领导喝醉酒。领导喝醉能吐真言,可得知领导的真实想法。领导喝醉,容许干坏事。常言道:陪领导干十件好事,不如陪领导干一次坏事。假若桌上是下属,更好办。先让下属将酒斟满一大杯,然后给自己斟满一小杯,声音低沉、表情严肃说,辛苦了,我敬你一杯。径自干掉。这时下属一定一饮而尽,向领导表明忠心。连续两三次,下属就没有实力攀领导喝酒了。官场上的酒是很微妙的,给特别重要的领导敬酒,如果碰杯,且自己酒量允许,不妨表示:我喝完,您随意,以示自己尊重和诚意。别给领导定标准,别说自己不会喝,领导的酒量是自己定的,你的酒量是领导定的。
一般来说,好酒的人大多性情豪爽,自会尽兴,不必多劝,没错。听说也亲自看到几场因为饮酒过多引起的不愉快,吐,骂,摇摇晃晃,丑态百出,有的酒后话多,不免说些出格不受欢迎的话,吵得脸红脖子粗,轻者掀翻桌子,盘碎菜酒洒一地,重者耍酒疯,摔杯打架,鼻脸见红。既伤害了友情,又记下了仇恨。要不是亲朋劝拉,真有出人命的可能,闹得见面不说话不愉快。在当今的和谐社会里,应该提倡文明饮酒,饮酒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风度,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因为饮酒过多闹出笑话甚至更为严重的不愉快事件。
真正懂得饮酒又适量的人,我想对人生的态度也是乐观有分寸的,饮酒不醉最为高,没错。有句话说,一杯酒是人饮酒,两杯酒是酒饮酒,三杯酒则是酒饮人了。的确,把握住酒的度或分寸,也许就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