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瓶后,醒酒!

2013-10-14 11:47 来源 :  经济观察报 作者 :  齐绍仁

  醒酒对某些人来说,是期待花儿地绽开。

  对我而言,好像是小时候坐在桌前写文章,分分秒秒过去了,思绪依然混乱,看来要被老师扣分了,变成了回家的包袱。长大之后,醒酒这件事又像是拖延症,东摸摸西摸摸,就是不肯好好干正事,最后撑着眼皮子熬夜,要不就是夜半心虚失眠接着起来工作。

  这样子的酒好喝吗?当然不好,拿写东西类比,最好的文章一定是灵机一动后表现出的跳跃思绪,之后慢慢整理成为缜密动人的文章。

  当然,写文章和喝酒还是不一样的。从地域上区别,北方人快饮但不一定是豪饮,或许是人们比较爽气,喝酒速度也快;南方慢慢品尝,尤其在上海,喝酒如同打坐,考验耐心与毅力。

  快醒快喝是平日喝酒的方式,也就是让酒在酒杯里醒,因为接触空气面积大,而且酒杯就在跟前举手可得,边品边醒边品,可以快速地感受到香气与口感的变化,此举的好处还有:所有人的量都一样,不会倒着倒着没有可倒。

  醒酒时间的长短?人见人问的难题,只字词组说不清,葡萄酒是种奇妙的饮料,没有人可以说醒多长时间葡萄酒的状况是最好,大多给予15 至30 分钟的建议,酒体饱满或是香气封闭的酒款,就要醒个一小时。怎么醒也很重要,打开搁着醒,还是放在醒酒器里醒?是哪种形状的醒酒器,大肚小肚的得说清楚。

  放在醒酒器里慢慢的等待,需要没事有事过来闻闻。平常往往是把年轻的或是很年老的(十年以上)葡萄酒放在醒酒器里,放个半小时再开始倒,年轻的酒还挺适应,孰不知许多老酒就这样醒过了头,从此味道口感消失殆尽。

  如果你没有个三五瓶相同的葡萄酒,同一款酒同一个年份也是凭每次喝的经验作判定,那么,要实实在在掌握醒酒时间的确很困难。你就知道好侍酒师是经过多少的累积了吧,经验从不会打天上掉下来。

  每年都会有些奇怪的东西被发明,比是”快速醒酒器“、”醒酒之钥“等等,起初大伙都为之疯狂,许多人把买来的“金属钥匙”放在酒中数十秒,然后品尝时大呼,“哇!十年后的味道!”天啊,这是醒酒而己又不是卖神药。其实没有一个酒庄的酿酒师或庄主会用了这玩意儿之后告诉你,他们家的酒十年二十年后也是这样。

  这类型的流行性通常是那些习惯哗众取宠的公司的主打产品。不过十天半个月,噱头很快就会落幕,不是乏人问津就是消失在记忆里,人总是善忘的。当然这样醒酒的器具总是会有喜欢找捷径的人使用,剎那间固然醒目,但是人是感性动物,一但失去“边喝边品边醒“的过程,也就没有了喝酒的乐趣。所以,每年都有新产品出现,但长期用的人屈指可数。能感受酒体的变化是葡萄酒的最大魅力,有人要帮你省略掉了,你铁定不会开心!

  (作者齐绍仁系法国酿酒师与葡萄酒讲师,勃艮第官方讲师)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齐绍仁(Noël)

      来自台湾。毕业于法国葡萄酒大学,勃艮第大学与波尔多大学的酿酒师、葡萄酒讲师。精通中文、法文、英文,略懂西板牙文、意大利文,并专精葡萄酒领域专业名词。

      中国首位销售WSET三级讲师,勃艮第首位大中华官方讲师,第一位被法国勃艮地大学授予葡萄酒酿造技术学位的中国人。首位受封Chablis产区骑士的华人,是西班牙第一位Jumilla 产区华人大使,法国驻华使馆及其他法国官方或民间机构的葡萄酒专任讲师;也是美国加州,意大利,以及澳大利亚葡萄酒讲师。 旅居法国五年间,实地访问了上千家葡萄酒庄,受聘为台湾多家大学、北大讲师,数次担任国际著名葡萄酒赛事评委。并曾亲自为挪威国王和王后侍酒,以及在许多重要场合担任侍酒师。

      在法国学习的数年期间,曾骑自行车轮丈量了每一寸波尔多和勃艮第的葡萄园,暑热严寒、风餐露宿;也曾亲自像法国酒农一样,赤身跳入发酵桶去做及其繁重的且危险的搅桶工作,用汗水酿造着勃艮第的美酒。自2008年开始教授WSET三级课程,授课经验十足,风格幽默辛辣,擅长于将葡萄酒文化融合在历史地理,旅游时尚,烹调美食之中,使学员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兴趣,最终学到葡萄酒精髓。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