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诺的意境

2014-05-29 10:36 来源 : 网易 作者 : 章右壁

  今夜,开了瓶黑皮诺读陶渊明,看到<桃花源记>,不知是否酒的缘故,居然觉得他描述了黑皮诺最好的意境。

  一开头如同开瓶之时。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忘路之远近"是形容进入仙境之前迷路的状态,作者没有直接说迷路,只是说路有远多近我不知道。正如我们打开一瓶好酒,之后的发展如何,我们也是迷茫的。”

  然后倒进杯里闻香。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是描述初入仙境秀美迷人风光,人生当中每一段美好经历开始,总会被眼前美好景象迷住,勾起你继续追寻的兴致。好的黑皮诺开瓶时往往香气己经十分迷人,森林气息和鲜花、果香涌出。对照"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句,只用八个字,就非常立体地把色香味都勾勒出来了,意像极美,我觉得我写再多的形容词也是多余。

  对照饮La Tache 2004笔记第一段,品酒词的描述真是太枯燥了。

  笔记是:樱桃红色,初开香皂,烤肉,檀木,樱桃。香味层次分明,入口有矿泉的咸矿物味,拿起每闻一次好像都有新香气涌出,渐有玫瑰香。

  然后:"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如此精彩的开头肯定会使人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希望能深入一睹其芳华,所以"复前行,欲穷其林",轻描淡写一句,把每个酒迷的心态都刻划得纤毫毕现。

  但是好酒往往都需要耐心等待才会有最美一面呈现,黑皮诺更考验人的耐性的。所以我觉得下面一段描写更精彩: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一段文字看似写景,但用来比喻醒酒是极为贴切的。等待酒的过程大家都觉得“仿佛若有光”,但何时才“豁然开朗”,没喝过是不会知道,只有等待中缓慢前行。过了那个“初极狭,才通人”的位置,才能一睹芳华。

  等待酒醒的过程很像人生的低谷期,爱饮酒的广东人叫“瓶颈位”,因为容易卡住出不来,过了这个坎往往有更好的前景在等你。但人在这个时期是最仿徨的,因为不知道尽头在那里。

  生命里面的状态住往是痛苦和快乐的交替过程,起起落落构成了人生丰富的变奏。有内涵的酒也如是。

  又可以看看饮La Tache2004的笔记关于等待醒酒的叙述:三小时后玫瑰檀香突出,香味幽远,也出现火石,石墨等矿物,四小时后突然有火腿肉类油脂感強味道,但入口仍紧,仍是要等。

  下面的一段是进入美境的描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看上去是写境,其实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然后“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什么政治、战争、灾难,全部都不知道了!实际上是描述一种没有忧愁烦恼的意境。他把难以言说的内心感觉用虚构意像表达出来,如同传统的文人山水画是“胸中有丘壑”。

  理想的好酒也会把它的香气的层次和味感的复杂在你的感官一一呈现,让你如入仙境,但个中体味用言语具体形容是困难的。所以日本人特别爱用意境来表现酒,<神之水滴>里面最多玄之又玄的意像,但也仅仅是作者个人感受而已,换了别人可能又是另一番世界。

  可以看看La Tache2004的笔记第三段:瓶内六小时后,气质高雅,细节分明,五味如波浪次第袭来,向上腭奔涌。

  因为实在写不出东西出来具体去讲这支酒如何好的感觉,只能讲虚的了。

  每个人心中都存在一个现实世界和一个桃花源,桃花源那部分往往是不是那么清晰让我们感知,难以用言语去表达,美酒可能是带你前往桃花源的最好向导。

  若一支佳酿能激发你浮想连翩,它的功能已经足够了。

  尝过的好酒大家都会想再来一次,<桃花源记>最后把这种心态写得更极致:“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处处志之”就是像我这样的心态,喝完一瓶好酒非得留下点记录,然后好让将来重遇有点炫耀的资本。但是万一重来的时候却往往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酒的变化是不可估计的,特别是个性极强的布根地黑皮诺,出自同一箱里两支酒都可能有不同表现。专业术语叫做:Bottle Variation,意思是每一瓶酒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

  品酒时,拍个照片写写笔记可以留下记录,当时的感觉不可能留得住。

  张爱玲说: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惟有那满地狼籍的瓜子壳。

  我记了这么多,其实都只是瓜子壳而己。

  还是珍惜此时杯中物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