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百年大战—波尔多Bordeaux
2020-05-07 14:12 来源 : 杨敏酒谈 作者 : 杨敏
波尔多的葡萄酒很有名。
那波尔多是属于哪一个国家的呢?
波尔多?法国的呀!你肯定这么回答。
是的,波尔多现在是法国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他不属于法国。而这段不属于法国的历史,对波尔多葡萄酒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有最直接的关系。也造就了今天波尔多葡萄酒的盛名在外!
英国和法国关系一直很微妙—如同中国和日本,虽然隔海近邻,但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恩怨情仇。
要说波尔多的葡萄酒,首先要说一个人,一个漂亮的女人。这个女人叫叫艾丽璐(ELEANOR 1122–1204)。是阿基丹(AQUITAINE)公国的公主。她非常漂亮,漂亮到什么地步呢!漂亮到她嫁的第一个丈夫是一个国王,法国国王——年轻的路易七世。结婚两年,她不喜欢他了,就离婚了。1152年,她30岁的时候改嫁。改嫁了又是嫁了一个公爵—诺曼底公爵。她的财大气粗的老爸,生怕第二次出嫁的女儿不能得到欢心,就送了一个大的陪嫁品:阿基丹公国。而波尔多呢,只是其中一个城市而已。
这个诺曼底公爵又是何许人呢?
诺曼底公爵的祖先是北欧维京海盗,骚扰侵略法国海岸由来已久。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三世以协助抵御其他海盗为条件,于公元911年,招安了维京人领袖洛罗,允许其及其族人定居在英吉利海峡沿岸一块肥沃的土地上,并封洛罗为公爵。由于维京人又称为诺曼人,这块土地称为诺曼底(意思为诺曼人的封土)。维京人在此建立了诺曼底公国,停止海盗行为,并改奉天主教及接受法国文化,但诺曼底公国自此割据一方。
虽然已经贵为公爵,但是骨子底下还是不安分的。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统帅下成功入侵英格兰,他们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
艾丽璐公主嫁到的这个诺曼底公爵亨利就是当时英国国王的侄子。
公元1154年,亨利已经成为法国最强大的贵族—安茹伯爵(兼诺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同年因为当时英国国王没有儿子,去世之后,就把王位传给了他的侄子,亨利就成为了国王亨利二世—著名的英国『金雀花王朝』(Henry Plantagenet)的建立者;艾丽璐公主便成为了英国『金雀花王朝』的皇后。
皇后到了英国想喝葡萄酒。但是英国处于高纬度,天寒地冷,不产葡萄酒,所以只有安排皇家卫队去她的家乡—波尔多运送葡萄酒过来。
葡萄酒小贴士
波尔多Bordeaux,是 Bord d’eaux 的缩写。Bord,边缘;eaux,水。Bordeaux就是水的边缘的意思。也就是说波尔多这个城市是一个港口城市。(波尔多里面有一个小产区叫梅多克MEDOC,是由拉丁语“in medium aquae”得来的,意思是“位于水中央”。因为以前是一个岛屿,追溯到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当时加伦河把比利牛斯山脉Pyrenees上的小鹅卵石带到这里。随着河水慢慢退去,溪流塑造了由这些小鹅卵石组成的漂亮的台地小山丘,形成了今天这葡萄种植的最佳土壤:著名的砂砾小山丘,并且在这里诞生了拉菲,拉图,木桐等著名酒庄...)当时的法国诸侯国并立,内陆陆运,不但运量有限,更麻烦的是过一个边境需要交一次税,使得内陆运费远远高于海运。所以占领了海港优势的波尔多,自然比内陆的勃艮第等产区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皇后一喝波尔多的葡萄酒,深爱着她的国王自然也夜夜笙歌,餐餐好酒。
国王皇后都喝波尔多的美酒,那些为国王马首是瞻的王公贵族自然也不例外,这样喝波尔多葡萄酒就成了高尚身份的标志。
这段历史对波尔多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它为来自波尔多小产区的梅多克产区和圣爱美隆产区葡萄酒奠定了信誉基础。可以说波尔多红葡萄酒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功,与波尔多产区曾归属于英国这段历史具有重要的联系。造就了波尔多美酒世界闻名。
这个名人效应,到了上个世纪重新演绎了一次。在波尔多右岸有一个小酒庄,每年产量几千瓶酒。上个世纪中叶,英国国王伊丽莎白女王的结婚典礼上喝的葡萄酒就是这个酒庄的酒。到了今天,英国皇室的重大庆典依旧选择这款酒——波尔多酒王右岸宝物隆产区的伯图斯(PETRUS)。
重新回到这个关系到波尔多命运的英法百年大战(1447-1453年)。
『金雀花王朝』国王亨利二世扮演着十分罕见的三重角色:一方面他是英格兰的国王,是尊贵无上的英国君主,另一方面,作为法兰西的安茹伯爵、兼诺曼底公爵、兼阿基坦公爵,亨利二世无可否认是一个法国人,是法兰西国王无可非议的臣子;同时,他又是法国国王的情敌。作为国王,他是英国的统治者;作为公爵和伯爵,他又是法国的臣民。因此除非他自愿放弃法国国籍、放弃在法国的一切权利,否则他作为一个法国公民理所当然必须对法兰西国王唯命是从。如果他那样做就意味着:他必须向法国国王交还他作为法国贵族所继承的,比整个英格兰还要富庶的大片法国领土——安茹、诺曼底和阿基坦等等。
老奸巨猾的亨利二世采取的是“耍赖战略”。他一方面承认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他妻子前夫)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对法王的命令置若罔闻,根本不履行作为法国贵族的任何义务。对于一个不但拥有国王头衔、而且领土比自己大两倍以上的强横逆臣,并且抢去自己枕边人的情敌,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严和权利欲的封建君主一样,把亨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战胜亨利,夺回本应属于自己、属于法兰西国王的“法国领土”。
英法之间这种君不君、臣不臣,利害关系纠缠不清的混乱局面,在双方的后代之间一直延续下去,直到百年战争的来临。历代金雀花王朝的英国君主,理论上都是法国臣民,理应为法兰西国王效犬马之劳。不仅如此,无论作为与法国王室历代通婚的姻亲之家,还是作为法国最强大的封建领主,一旦法兰西王位出现空缺——老国王没有儿子,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合法的王位继承人——法兰西大大小小的贵族们为争夺王位而明争暗斗的时候,金雀花王朝的君主毫无疑问地拥有参与游戏的资格!英国国王身兼法国贵族,同时还要是法国国王的姻亲,参与法国王位的竞争可以说是既合理又合法!于是在法兰西国王查理四世死后,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三世就正式提出了继承法国王位的要求。
这个时候还有一个事情发生了。1377年,格列高利十一世(Grégoire XI)把教廷由法国阿维农迁回到了意大利罗马。格列高利十一世去世后,枢机团于1378年一致选出一名意大利人为继任教皇乌尔巴诺六世(Urban VI)。但后来其中的13位枢机(大多数是法国人)宣布该选举无效,并另选出一名法国人克雷芒七世(Clément VII)为教宗。乌尔巴诺六世将克雷孟七世及其追随者处以破门律,并成立了自己的枢机团。
两个教皇分别在罗马和阿维农聚集了自己的势力,造成天主教分裂。于是,服从哪个教宗由教会的内部事务变成了国际危机。在百年战争(La Guerre de Cent Ans)中所支持的联盟:法国支持阿维农的克莱孟七世教皇,英国及神聖罗马帝国支持罗马教皇乌尔巴诺六世(Urban VI),引发了四十多年的教会大分裂。
国土,情人,宗教,种种矛盾聚集在一起,新旧帐一起算,所以在1337年,英国和法国开始了著名的英法百年大战。英军的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国王亲自指挥,而法军则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
现在我们常做的一个胜利V的手势,即是英法百年大战的一个见证。英法百年大战,法国勇猛封建骑士在英军的长弓箭手的扫射下,伤亡惨重。封建骑士发誓要狠狠的报复长弓箭手,活捉他们,生生咬断他们的中指—那根用来拉弓弦的手指。但是法军屡战屡败。在成群的法军战俘前,英军的弓箭手最得意的就是,一手伸出两个手指(V型的就是拉箭的两个手指),一手拍着屁股说,脸上带着贱贱的笑容说,来咬我呀来咬我呀。
百年战争因局势的变幻莫测,其中出现了一位千古传颂的救星——圣女贞德,在她的指挥下法军于1429年5月解除了英国对奥尔良的包围,赢得了重大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
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
1441年收复香槟。
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
1453年夺回吉耶讷。
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
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不管如何,最后经过百年大战,波尔多终于再次回到了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