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改喝勃艮第?
2010-12-16 15:40 来源 : 原载于Timeout北京版 作者 : 林殿理
勃艮第酒业协会发言人Jean-MIche l Aubinel先生
喜欢品酒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对于葡萄酒的口味偏好,是会随着经验的增长而不断演变的。初尝葡萄酒滋味的人比较怕酸怕涩,会偏好低单宁,口味清新,以果香果味为主的酒,这一类以澳洲、智利等新世界为代表。品酒的经验多了,口味也变重了,会开始追求酸度强,单宁厚实的类型,例如波尔多红酒。等品酒的境界再度提升,酒迷们开始觉得只追求厚重饱满是不够的,于是往优雅细致的产区去追寻自己的下一款梦中情人。
说到优雅细致,最直接联想到的就是勃艮第了。这个以霞多丽白葡萄和黑皮诺红葡萄为主的产区,跟波尔多有相当大的差异。如果你对于波尔多的印象是雄伟华丽的城堡(Château)和王公贵族后代,那么勃艮第就是有着许多砖石老酒庄和小农的朴素乡村。常听人说勃艮第的葡萄酒难懂,因为它的法定产区分级系统比波尔多来得复杂,而且一小块葡萄园常常因为分家而被切割,分属于许多个酒庄,有时一家酒庄可能只拥有某块葡萄园里的两排葡萄树。
由于勃艮第的产区是南北纵向长条形的分布,气候与土壤的差异也让它产出风格相当多样的葡萄酒。位置最北的夏布利(Chablis)产区以霞多丽白酒为主,此地较冷凉的气候以及来自远古海洋贝类化石形成,富含钙质的土壤,让此地的酒具有高酸度以及清冽的矿石味。中间段,可细分为夜丘(Côte de Nuit)和伯恩丘(Côte de Beaune)的金丘(Côte d’Or),是许多名庄聚集的精华区;大名鼎鼎的几个特级葡萄园,例如罗马尼康帝园(La Romanée-Conti)、塔希(La Tâche)、木西尼(Musigny)和蒙哈榭(Le Montrachet),都是全球爱酒人士竞逐的梦幻逸品。再往南的夏隆内丘(Côte Chalonnaise)和马可内(Mâconnais)品质就比较次之,属于价位较中等的酒。
或许是看到近年来波尔多酒在国内被炒得红红火火,勃艮第产区也开始加大在中国的宣传力度。月初,勃艮第酒业协会来到中国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举行大型的研讨会以及酒展,我也借着这个机会访问了协会的发言人Jean-Michel Aubinel先生。当然啦,早耳闻勃艮第人不喝波尔多,波尔多人不喝勃艮第,两个产区颇有瑜亮情结,我也故意很不识趣地拿些跟波尔多比较的问题来问他。
我提到波尔多喜欢搞些1855列级庄园、中级酒庄(Gru Bourgeois)这些给酒庄做分级的玩意,虽然常常起争端,但也不失为一个让新兴市场对产区理解不深的消费者,一个参照选购的标准。对于勃艮第这么一个酒庄众多,产地复杂难记的产地,是否有考虑过也来搞搞酒庄分级,促进销售呢?Aubinel先生回答得很谨慎,他表示现在资讯流通发达,旅行也相当频繁,对于酒庄的品质高下其实很容易找到资讯,已不像上世纪50年代的人们那么需要依赖分级制度来做购买的指引。况且“勃艮第2500家酒庄都生产高品质的葡萄酒,要公正地判定谁好谁差,实在是不可能的事。”
我又问,最近法国酒,包括波尔多和部分勃艮第顶极酒的价格飞涨,他有无注意到哪些小产区或酒庄涨价幅度特别大?说到价格,Aubinel先生更谨慎了。他说:“这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关键是,到底是哪个买卖环节在涨价。欧洲刚渡过金融危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产地的价格算是很稳定的。” 他表示,部分可能是由于石油涨价而导致的运输费用涨价,但也观察到部分是因为亚洲地区,或中国的投机性买盘而导致的价格非理性上涨。
当我跟几位酒界朋友尽情在酒展的摊位上品尝勃艮第美酒时,一位上海酒界大佬感叹地说:“勃艮第这么好,为什么国内还是那么少人懂得欣赏呢?”我赶忙提醒他,少才好,最好是大家继续专注炒作波尔多,不然万一哪天大家开始关注勃艮第,我们又要买不起勃艮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