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内讧”再现危机
2010-06-18 16:06 来源 : 中国葡萄酒资讯网 作者 : 方军
“内讧”这一词最早在《诗·大雅·召炅》有过阐述,大意是集团内部互相倾轧争斗。
然而一场内行人看笑话,外行人看热闹的国产葡萄酒行业的“内讧”再次吸引了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一时间,本土葡萄酒巨头之间剑拔弩张,“1:12”的结果,不知是否成为始作俑者正中下怀的“得意”,还是骑虎难下的“难堪”。反正媒体与公众在这场各圆其说中想分辨个子丑寅卯所以然来还真是不太容易。
先是葡萄酒的产区之争、年份之争、酒庄之争,再到如今“解百纳”商标之争……国产葡萄酒行业近年里频频演绎“同室操戈”。的确,当中国葡萄酒产业历经初级阶段到发展阶段,目前每年近150亿的销售市场里谁都希望多分一杯羹食。好似这次“解百纳”之争——据了解,“解百纳”目前已经成了国产葡萄酒产品中高级干红系列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包括张裕、长城、王朝、威龙在内不下20家企业生产“解百纳”系列葡萄酒。各类“解百纳”产品在2007年的市场销售额达15亿元,而张裕的销售额就达11亿元,占到张裕整体销售额20%左右。显而易见,巨大的商业利益之争成为爆发本轮“内讧”的导火索。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尽管国内葡萄酒消费还不普及,国产葡萄酒仍以绝对优势占据着中国人的胃。不过,稍微了懂行的人便知道这不过是依仗了地缘优势和市场行销手段的结果。国内各龙头葡萄酒生产企业在充分分享行业的增长带来的丰厚收益的同时,却缺乏从葡萄酒本质内涵的推广与普及,各企业大多是利用地利、资金、渠道等优势在“炒品牌、卖饮料”。相反,面对行业出现的原料、品质、年份等诸多原则问题上,要么极力粉饰争辩,要么避忌不谈。
“一个葡萄酒的真正爱好者,最开心的事情是品尝到性价比高的葡萄酒,而不仅仅是高价位的酒。葡萄酒的品牌建设,更应该注重品质、内涵,而非只靠营销手段。”很赞同中法庄园总酿酒师李德美说的这句话。毕竟消费者是在逐步成长和成熟,消费意识也有积累和醒悟的时刻。至今,我想没多少普通消费者能明白“与XX同一纬度”、“同一葡萄产区”的真正含义。简单举个例子:“cabernet Gernischt”与“Cabernet Sauvignon”葡萄在波尔多非常适合种植并能酿造顶级品质的酒,这两种被译为“蛇龙珠”和“赤霞珠”的葡萄也在在国内倍受推崇种植在烟台。烟台虽然与波尔多纬度相差无几,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气候类型。用相同的葡萄品种,相差无几的纬度,就能酿造相同质量的葡萄酒吗?而我们企业多半只“着墨”宣传了“前者”,至于“后面”结果还是留给自己YY好了。可见,为与不为之间,还是出于销售需要,利益的需要。
自欺欺人的最终“代价”
我们常常可见谈论到中国葡萄酒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过高估计葡萄酒消费市场、葡萄酒产品标准混乱、葡萄酒标签内容不够规范、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高素质经营管理者欠缺等等。但更值得我们担忧的是,部分本土龙头企业往往忽视了起码的从业道德、有责任向公众甚至买单消费者们做正确、真实的“信息”传达。
曾经,诸多不堪一击的假年份、假产地、假酒庄、假品种、假树龄等等“概念秀”令业内明理之士嗤之以鼻,但普通消费者缺乏深度了解事实的透明度与渠道,加之并不专业的媒体其中推波助澜,自然是被强势宣传引领进“误区”。当作为中国国产葡萄酒标杆的“张裕”发动这场“解百纳保卫战”时,无疑再次暴露出国内葡萄酒行业企业的喧嚣与浮躁。从“葡萄品种”到“商标”,从“个体行为”到“全行业推动”,“解百纳”承载着中国葡萄酒产业不平凡的使命。
从当初在灌输了错误的观点后不得去迎合消费者“印”出市场卖不完的十几年前年份酒开始;再到曾经倾力宣传解百纳是一款高品质的葡萄酒品种,到如今“解百纳”是商标而非葡萄品种的“准确定义”,已是民族品牌代表和行业领袖的张裕回避不得的“硬伤”,至于公众与消费者是否能接受这种“再教育”的洗礼,何况它还挑战和威胁到行内诸多企业的利益引发纷争之戏,还有得观瞻。
当然对于上上世纪就酿造葡萄酒的张裕来说,对中国葡萄酒发展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然而同样是对于这样一个可以影响公众消费的行业大佬,有意误导善良的老百姓,传播错误信息,前后言论矛盾且还自圆其说之下折射的处事方式着实让人不敢苟同。而且江湖传言:张裕在同业中葡萄基地建设和原料供应处于落后态势,通过垄断行为把本属于已经具备公众资源特性的“解百纳”据为己有,是其保住行业老大位置的“唯一救命稻草”!
后记:
并非是枪打出头鸟,也并非言论杀富济贫。即使面对问题,行业仍将保持着一定的态势发展,但终有一天消费者会失去对中国葡萄酒产品的“信心”。此次“内讧”刚起,笔者就与友人聊道,国内葡萄酒众企业如有那份财力、人力、精力和闲功夫恶意去拼抢,不如认真把各自最基本的内在工作做好,比如加强原料基地建设、提升生产技术与产品品质;如果要赢得尊重和更大发展,担当行业责任、遵守诚信理念、加强正确葡萄酒文化知识传播与引导则是更不可少。面对进口葡萄酒们的不断渗透、培育,以及国内消费者愈加成熟认知与消费理念,国产葡萄酒迎来严峻时刻。而非是笑在现在,败在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