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学品酒如何行

2012-01-18 13:55 来源 :  中国葡萄酒资讯网 作者 :  阿KEN

**此文曾刊登于深圳酒典2010年11月特别专题栏目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与故事,笔者也不例外。那么,我如何自学品酒?说起来,这种经历过程虽不算迂回曲折,但也一辈子受用。我且把私学品酒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希望读者阅此文后有所体会与领受,为自己的学酒之旅定下一些方向与目标。

  请读者谨记一些情况,学酒从来没神童,也没特快捷径,皆因品酒是挺个人的,光是看书本上和听人家的描述显得太抽象,一定要自己亲自去体验。古人说“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谈及学品酒这种似浅实深的艺术,更能印证这番道理。

  世上被认为最成功的“销售人员”均具共同优点,就是“先聆听,后分析,然后。。。”。故此,学品酒的首要功课就是“聆听”品酒高手和前辈的品酒心得。多看书和多亲尝,轮流交换品酒知识,方能学到真实的好东西。至于需否上葡萄酒证书或兴趣班,那要看阁下的要求了。如果您想他日投身餐饮行业,还是去拿张证书吧,不然,您可透过兴趣班去学些实学知识。

  我的私学品酒过程是这样的:

  我年轻时因偶然发现自己对啤酒里的槐花有敏感反应,自此,我从不喝啤酒,直至近几年在姑且再试的情形下喝了一小杯啤酒,居然没什么负面反应。这种经历帮助我多点了解常喝啤酒人士对接受葡萄酒的障碍在哪里。

  由于我一直是替外资企业工作,故此常有机会接触到“餐酒”(包括葡萄和力娇等烈酒)。起初在近二十年前持续的“日做夜喝再续做”的“非人生涯”里,客户和老板及上司让我喝的酒(特别是葡萄酒和威士忌)真是层出不穷。我当时还以为他们在餐前喝的威士忌加冰块(偶遇喝些鸡尾特饮)或是白和桃红酒及香槟是助长消化,好让进餐时胃口增大,然后在主菜奉上时喝上不同品种及年份红酒,吃甜品或是乳酪(芝士)时又换上什么甜酒,后来在品喝咖啡时又改喝波特酒或是意大利精馏酒(Grappa)。之后多看一些欧美餐饮礼仪书本才知晓个中传统和习惯。

  我经过这么多年的打造,回顾自己为何某夜喝多了红酒却午夜喉干醒来,为何在另一个晚上喝了较多白葡萄酒后却睡至清早。还有,为何当时总在喝过国产红酒后,在难睡之余,翌天还是头痛难治。我开始立定志向,要多点了解葡萄酒及其它酒品,日后起码知道自己在喝什么,还在可选择的情况下,作出自己口味喜好的挑选。

  我开始留意每瓶喝过的酒,寻看相关书本,翻查酒厂和产地及葡萄品种资料,多看专栏评酒实录,自己作个对比,然后写下评酒心得做个类别分析。自始,我一直有留意能吃和不能吃的物料气味,像各类水果蔬菜,泥土石矿,花草树木等,去丰富和操练自己的嗅觉能力。原来有些花儿像海棠花是没什么香气的!还有,我算是幸运儿一名了,因着我从不吸烟和偏食,可较清晰地去分辨多类从“化学效应”所产生的多种抽象气味。感谢上帝给我这般恩赐!

  随后,我组织了一群老同学作品红爱好者,每周品酒聚会一次。在每次聚会前,我试图在香港走访几家酒窖,找些专题性的酒品,届时做个对比。此等预备的付出确是能奠定我之后对葡萄酒的广阔认识,我不仅对地理常识感兴趣(我念书时最差的科目正是地理科了,还有中英文写作),我还把酒标前后面的翻阅视作阅读文章,就这样把吸收知识当作是兴趣。

  自学期间,我还多抽时间去参加公开酒展及品酒晚宴,还参观过欧洲一些高质酒庄,作实地考察。提及酒庄实地品酒,我们得要细心聆听庄主及酿酒师的介绍。记得有一次我拜访意大利东北部娃波拿车纳(Valpolicella)山丘上的行内酒后酒厂昆达维尼(Giuseppe Quintarelli),接载我的意国伙伴走错了路,我们傍晚前才到酒厂,适逢女庄主整个大家庭济济一堂在大听里等待庆祝外孙满月之喜。女庄主在地窖里让我品试的几款红酒都是数周前已开瓶的佳酿,若不是我从头到尾都觉得每款酒带有酱油味道,她都没特别透露端儿。如果当时品试的有白葡萄酒,我相信依酒庄的酿酒工艺,我们须把酒带到地面,让酒液回暖,方能喝出应有的味道。

   那么,多看名酒评家的推荐有没有帮助?您得要分清楚哪些是具商业化和哪些是中肯的评语(但后者往往是出自专业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的手笔,较难获初学者去理解)。前者的佼佼者首选美国律师小派克先生(Robert Parker Jr),这位“资深烟民”专家至今的影响力仍在,把自己首创的“评分制度”在市场上继续呼风唤雨。他的“红酒申辩大使”队伍(Wine Advocate Team)还是人才济济的。他们近日最具公信力的最佳例子是给予意大利托斯卡纳“情网”(LE RAGNAIE)Brunello di Montalcino DOCG 2005红酒92分。这酒是初次参选(从堕入的情网跑出来),仍是我主理的酒业作中港澳独家代理的主推品牌。

  综合以上的分析后,读者可试多看专业酒杂志的行情报道和酒网的独立酒评人士的意见,但最终还是要“用把口(嘴)收货”,一瓶酒好与不好除了对它作个“公平的评点”,自己给予的评分也是挺重要的。

  我深信“兴趣”需时间的浸淫和培养,其中也需专注,当然还有金钱的付出。学问的追求往往始于好奇,譬方说,若然你看不懂某老外酒评人的专题著作或是外国酒庄网站资料,你会找翻译模式去寻根问底,了解所需资讯。

  说到底,私学品酒如何行?道听不如亲尝嘛!假如经济负担不来,先品尝低端档次酒,因它们也有其价值之所在,看您怎样去发掘它们吧。我认为自己把学到的东西和人家分享是莫大的喜悦,例如,您的酒友们尝罢您某瓶酒后询问需不需要500元才能买到,但其实您只花了百来元买回来的。即使您是付了400多元,这也说明您所根据自学的认识而作的判断没有错,这份自满的喜悦总是“值回票价“的。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阿KEN

      香港葡萄酒爱好者,曾在国内酒网与生活食品杂志报道过百篇世界各地葡萄酒和烈酒名酿评论文章,拥有多年品酒经验。基于一直与欧洲人士在工作上有来往接触,对当地的生活文化略懂一二。现全力替香港酒业引进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欧洲葡萄酒在中港两地推广销售,务求把“餐酒世界无限大”这种观念与葡萄酒爱好者分享固中乐趣。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