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酒 千金散尽还复来

2012-10-15 17:02 来源 : 北京商报 作者 : 丛晓燕

  在许化迟眼中,红酒不分价格高低,更不分贵贱。既然红酒是为了供人品尝才来到世间,那么我们尽情去品尝与回味便是人生幸事了。

  与“和平画店”的一生情缘

  许化迟是著名书画家许麟庐之子,家中排行第九,书画圈子里也称他“小九”。

  “老许家是个单独的院落,栽着许多花木。儿女从一数到九。几十年前,朋友们只片面地感觉到许家的家教好,孩子们不单快乐而且勤劳,有同情的美德……二三十年弹指间,许家的孩子们个个都长大成人了,当年助人为乐的家庭教育取得了道德上的好报应,一个个成为心胸开阔的各有成就的人。”黄永玉在《比我老的老头》中这样写过许麟庐的孩子们。

  拿许化迟自己的话讲,从小是吃着纸片,喝着墨汁长大的。50年前,如今和平艺苑的前身——和平画店,由白石老人亲自起名,李苦禅和许麟庐选址。作为当时京城惟一的画店,可谓名士雅集,傅作义、郭沫若、启功、梅兰芳、赵丹皆是常客,赏画品茗,谈文论道,好不热闹。

  当年的孩童,如今已是这栋文艺沙龙的主人,许化迟将其重新选址改良,加入了鉴赏、茶艺、美食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成为更加多元的艺术传播与交流平台。

  红酒不是无情物 毋以高低论贵贱

  如果说书画是许化迟文化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那么红酒,便在日常生活中必不能少。

  尽管长期以来,一直都以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出现在公众视野,但谈及红酒,许化迟也毫不含糊,上世纪80年代曾在香港的生活经历,让他较早地接触了舶来酒文化。那时在香港,时兴的是洋烈酒,红酒还未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不仅在香港,内地的红酒市场也日渐火热。

  而这种火热,让许化迟也感到一些担忧,在他的印象里,七八年前,几千元的价格拿到一瓶1982年份拉菲并非难事。现在各大拍场与行内藏家眼中,十万块似乎已经成了1982年份拉菲某种不言而喻的标签,大家已是习以为常。尤其对于酒商与藏家,他们中的大多甚至忽视了红酒背后的文化存在以及本身的消费属性,许化迟不禁感慨:“当今的许多富人只是拿购买高价红酒来借此炫耀自己,如此而已。”

  在他眼中,红酒不分价格高低,更不分贵贱。既然红酒是为了供人品尝才来到世间,那么我们尽情去品尝与回味便是人生幸事了。

  这些年,见过太多的人,更见过太多的酒。在许化迟那里,十几万的红酒也有输于几百块钱红酒的时候,是否好喝,要看跟谁喝,怎么喝,这些都要归结在能否喝出感觉与氛围。

  人生如酒,千金散尽还复来

  很多场合,看过很多人用计量标准去喝红酒,太过计较其中的分毛,拿杯姿势、倾斜角度,或是喝酒的量多与少……对此,许化迟只是一笑而过,因为对于艺术家,至情至性,才是王道。喝酒亦然,情之所至,就足矣。

  对酒、对人生,许化迟自有一套理论体系。他说人也是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财富从无到有,从有到富有,从富有到炫耀,最后到收敛、淡然,甚至归隐。这其实才是符合规律的,酒也是如此,历经时光流转,沉淀回味,当你轻轻唤醒沉睡已久的那瓶老酒,留在味蕾上的是来自葡萄酒的最初记忆,像人生,有酸涩,也有甜蜜,有苦亦有辣。

  经历了大半生的丹青诗酒,形色快意恩仇,许化迟有的是一份淡然的心境,也许外人看来,家里处处名人大师手笔和遗作,都是财富。而许家人,却开始为它们寻找新的归宿,许化迟说,在祖籍烟台已经建成了“许麟庐艺术馆”,里面陈列的是许家捐出的这些年来的收藏精品。他说,100年后,高楼大厦总会消失贻尽,而文化却能代代传承下去,这才是最大的财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