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纳帕谷Opus One 1988 VS La Jota 1988:狭路相逢

2012-06-18 13:36 来源 :  《酒典》杂志 作者 :  阿KEN

  上月中接获一位网上相识数载的美籍华侨通知,他将于月底和香港及国内做葡萄酒生意的拍档在香港相聚几天,希望届时抽空一个晚上邀请我及一些香港同行共宴品酒。转眼间,那个夜晚已是我公干回香港的当天了。天啊,人家早已说明届时会从美国带来纳帕谷的作品一号1988(Opus One 1988)红葡萄酒,品尝后让我作个点评。我到底应拿什么酒作个陪衬,以便突出人家的好酒呢?幸好我手上还有一瓶纳帕谷的拿浩塔1988(La Jota)红葡萄酒,就拿此酒赴宴吧!

  晚宴场地在港岛铜锣湾时代广场食通天楼层里一家叫“中西合璧”的菜馆,菜式和服务水准都不错。主人家一到场便按耐不住,先行亮出那瓶纳帕谷作品一号1988。哇,众人目露亮光,未喝已齐声说出:“好酒难求啊”。

  当我低调地递上带来的纳帕谷拿浩塔1988时,主人家和葡萄酒爱好者都显得惊奇:“哦,你居然还找到此年份的酒!”。说实话,我当时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此酒厂出品的酒没太多人关注和认识,但我肯定这1988年红酒还未达 “夕阳黄昏”的境界,因为我几年前喝过它的1983至1993等几个不同年份的酒,往往都是惊喜。本想拿此酒来跟纳帕谷作品一号1988作个“同年同区擦火花”的交流,但万一这酒不比主角酒差得太远,便会有点抢了人家的风头之举。毕竟,两酒身价确是相差很远,主角酒市价要过人民币三千元,我带来的酒仅需人民币几百元而已。

  还好,虽然拿浩塔拿浩塔1988一点老态都没有,喝起来仍是活力四射,酒色光泽没什么大退,木香和干果香气持久诱人,偶有花香,口感饱满,余韵甚长,甜略盖过酸,单宁有待细调。但整体而言,已是一瓶宝刀未老和性价比不错的美国好酒。一个多小时后,大家便转喝作品一号1988了。

  我看见服务生缓缓地从醒酒器里把酒液倒入水晶酒杯,在室内的灯光照亮下,酒液光泽稍有减退,酒香缓慢释出,当中含有甘蔗和甘笋香味,香气非常含蓄。各人再待酒液在杯里摇晃数分钟,然后一起喝上一口。作品一号果然是好酒,这瓶1988年也不例外。

  这酒有点越喝越香的模样,发出的多种香气都是绵密流放的,好像没什么断层,尤其是它在口腔和味蕾上的变化。整体来说,此酒单宁细滑,酒体不算厚重,在慢条斯理中又井井有条地表现出不同香气。我想最贴切的形容词应是“忙中有序”。

  接下来在每几刻时段喝此酒,都发现它有不同味道,诸如烟熏和菊花及木瓜香味,随后是奶油和豆浆味道。我曾跟作品一号现任酿酒师米高斯拉池(Michael Silacci)先生在香港四季酒店举办过几个不同年份的作品一号私人品酒会,当时所品尝最老的年份是1995年。翌月喝上了1992年的酒,觉得它越老越有韵味。想不到,这回尝到更老的1988年,同样都是迷人精彩。

  众所周知,作品一号是在1978年由法国菲利普·罗斯柴尔德男爵葡萄酒(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 )与美国纳帕谷罗伯特·蒙大维(Robert Mondavi)共同创立,酒厂位于奥沃斯威镇(Oakville)。作品一号从1978年自今都是生产具有法国波尔多左岸风格的红葡萄酒,每年均采用几款流行的葡萄品种酿酒(例如赤霞珠、品丽珠、美乐等),只不过比例不同、皮汁接触时间和木桶成熟时间随着每年的情况而作出调整而已。

  在饭宴结束之前,我们还喝了一瓶法国普鲁旺斯(Provence)的白葡萄酒,以此衬托中式甜品,效果真是一绝。

  从主人家的脸上表情来看,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他和嘉宾们都喝得尽兴而归。不知主人家下次路经香港或国内,会带来什么稀有珍藏呢?笔者粗略地看了自家的藏酒,最老年份的现仅剩一瓶1974年意大利托斯卡纳布纳鲁(Brunello)红葡萄酒了,不知下次能否再“重施故伎”,跟人家的同年好酒作个“狭路相逢”的交流呢?

刊登于《酒典》杂志12年5月号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阿KEN

      香港葡萄酒爱好者,曾在国内酒网与生活食品杂志报道过百篇世界各地葡萄酒和烈酒名酿评论文章,拥有多年品酒经验。基于一直与欧洲人士在工作上有来往接触,对当地的生活文化略懂一二。现全力替香港酒业引进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欧洲葡萄酒在中港两地推广销售,务求把“餐酒世界无限大”这种观念与葡萄酒爱好者分享固中乐趣。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