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本土葡萄——绿维特利纳(Grüner Veltliner)
2013-05-08 16:12 来源 : 中国葡萄酒资讯网 作者 : 苏立莹
分享
熟悉奥地利葡萄酒的朋友们,一定对绿维特利纳 (Grüner Veltliner)并不陌生。作为奥地利的标志性白葡萄品种,绿维特利纳以其独特的风味与极易配餐性,经常出现在各高级餐厅的酒单里。
图片来源:www.thenibble
平时,我们喝到的奥地利绿维特利纳葡萄酒风格各异、多变。年轻的奥地利绿维特利纳葡萄酒酒体轻盈,酸度活泼,带有新鲜柑橘、淡淡的胡椒香料气息。陈年的优质绿维特利纳酒,质感丰富,香气优雅,有时还会出现类似烟草、太妃糖的香味,平衡精致。一些人喜欢拿勃艮第的白葡萄与陈年的绿维特利纳酒相媲美。
美食是美酒的最佳伴侣。奥地利绿维特利纳葡萄酒的多元性,使它在配餐时表现得十分灵活。既可以配各种烹饪方式的鱼虾,又可以搭配各式开胃菜及蒸点等,并且与中国讲究“清而不淡,而不俗”的粤菜有很高的契合度。亚洲首位葡萄酒大师李志延女士也曾在其著作《Asian Palate》中,推荐了奥地利绿维特利纳与泰国菜的完美搭配。
好酒之人每品尝到一款喜欢的酒,自不然会想去追寻它的渊源。
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org
绿维特利纳喜欢生长在昼夜温差大,供水充足,且富含矿物质的深黄土壤中。虽然其适应性强,但要种出高品质的绿维特利纳也绝非易事。奥地利得天独厚的风土条件,成为了绿维特利纳生长的乐土。
绿维特利纳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代,但直至上世纪三十年代才在奥地利崭露头角,并被正式命名为Grüner Veltliner。由于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且耐寒,所以在奥地利被广泛种植,且占据主导地位。
据AWMB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绿维特利纳在奥地利的种植面为13518公顷,占葡萄种植总面积的29.4%。主要分布在下奥地利(Lower Austria)和布尔根兰 (Burgenland)北部,其中在瓦豪(Wachau)、克雷姆斯谷 (Kremstal)、坎普谷 (Kamptal)、特莱森谷 (Traisental),威非尔特 (Weinviertel)和维也纳 ( Vienna)地区的表现尤为出色。
图片来源:hegrufiles.com.au
但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近年奥地利绿维特利纳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减少,产量也跟着降低。据AWMB数据统计,1999年至2009年十年间种植面积下降了22%。
今年2月份,奥地利酿酒商Lenz Moser发表言论称:奥地利的代表性品种绿维特利纳在市场及种植的主导性正在“动摇”。查阅资料发现,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些年新西兰、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也在引进绿维特利纳 (Grüner Veltliner)种植,并渐渐在国际葡萄酒行业中脱颖而出。2012年7月,一款德国绿维特利纳葡萄酒曾在一次国际绿维特利纳葡萄酒(Grüner Veltliner)品鉴赛上,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奥地利,夺取桂冠。而新西兰也在扩大绿维特利纳(Grüner Veltliner)的种植面积,希望打造成为下一个长相思。
各国绿维特利纳的异军突起,使绿维特利纳的故乡奥地利开始产生危机感。然而,从另一面看,竞争也有助于促进良性发展。在收成锐减的情况下,奥地利比以前更注重葡萄酒的品质。即使2012年5月的霜冻天气使奥地利绿维特利纳葡萄收成比往年低,但据奥地利葡萄酒种植者协会(AWA)预测,2012年份的绿维特利纳品质仍十分出色。同时在管理方面,2001年起奥地利开始实施DAC管理制度,更强调葡萄酒的原产地和区域特色。2003年3月,首个以区域级原产葡萄酒为标签的葡萄酒——威非特尔DAC不甜的绿维特利纳正式推出。目前已有7个产区加入DAC体系,其中4个区域级葡萄品种有绿维特利纳。另外,在市场推广方面,虽然奥地利葡萄酒的主要出口市场为德国、瑞士等国家,但近年来也开始发力亚州市场,并在东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举办多场品酒会。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奥地利葡萄酒人的努力与开放创新、现代酿酒技术与传统种植工艺下,未来的奥地利绿维特利纳会在国际葡萄酒舞台中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版权为中国葡萄酒资讯网所有 转载请联系(info@wines-info.com)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