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酒坛新气象
2013-08-23 11:46 来源 :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 摩尼朱/编译
分享
在奥地利最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葡萄酒评论者都不敢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贸然描绘出整个国家的葡萄酒地图。然而,随着蓝法兰克的名声大噪,对于奥地利风土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奥地利正处于红酒革命之中”这个话题富有争议,因为这场“革命”真是姗姗来迟。1918,奥匈帝国瓦解后的第二年,奥地利第一共和国随之建立。旧时代的奥地利白葡萄酒主要用于王室的餐桌,其中包括著名的托卡伊,红葡萄酒则曾是匈牙利的特产。随着历史变迁,奥地利红酒的发展进程并不那么一帆风顺,幸运的是,随着葡萄园种植的稳定和发展,奥地利出现了高品质的葡萄酒,在1999年和2009年之间,几乎增长了28%,目前三分之一的葡萄园都种植有红葡萄品种。
是哪一种红葡萄呢?种植者最为青睐的是茨威格(Zweigelt),这个混合葡萄品种很年轻。是1922年,由弗里茨·茨威格(Fritz Zweigelt)教授将蓝法兰克(Blaufrankisch)和圣罗兰(Saint Laurent)混交而成。根据菲利普·布洛姆(Philipp Blom)在《奥地利红酒》这本书中的描述:“茨威格如奥地利葡萄品种中的可卡犬,它友好、蓬勃,但不盛气凌人。”最好的奥地利茨威格是美味的,它多汁、夺目并且活力四射,从种植面积来看也远远超过了奥地利其他的红葡萄品种。
奥地利葡萄酒慢慢证明自己的实力、生产出公认的优质葡萄酒是在1985年之后,如果有反对这种说法的声音,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地标志性的白葡萄品种绿维特利纳(Gruner Veltliner)虽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典故可以引用,但它的质感、结构、灵魂以及饱含汁水的特性,赋予酒体无与伦比的可口度和适应性。这是另一种伟大如雷司令般的存在,显然,它有与众不同的质感、丰富度、口感和结构——这正是世界范围内饱满白葡萄酒的标准风格(和甜白葡萄酒恰恰相反)。而奥地利的红葡萄酒尚未通过竞争达到这个水准,多汁的茨威格对此义不容辞。
茨威格的“生父”蓝法兰克,关于它的记载可以上溯至19世纪中叶。当时它叫佳美(Kekfrankos),是匈牙利独一无二的葡萄品种(在德国和美国称之为伦贝格尔Lemberger),与欧洲许多土生的葡萄有着共通性,都是有些晦涩难懂但丰满口感的葡萄品种白高维斯(Gouais Blanc)的后代。“很多关于蓝法兰克的记载已经遗失在历史长河中,”在莫里奇颇具声望的种植者罗兰·维奇(Roland Velich)说,“它是匈牙利一个主要的葡萄品种,当布尔根兰州还属于匈牙利管辖的时候,它生长在那里。当时很多红酒商是犹太人,所以很遗憾,许多的记载和文化都随着动荡战争时期而烟消云散。”几乎所有的奥地利红葡萄酒酿酒师都将蓝法兰克视作这个国度最值得骄傲的红葡萄品种。“人们从茨威格中赚取金钱,”卡农图姆农场的种植者领袖乔纳斯·奇普(Johannes Trapl)说道,“但是你能从蓝法兰克中获取精髓。”
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葡萄。“茨威格能在每十年当中有七年达到一个好的状态,”与奇普共事的酒农马丁·奈兹(Martin Netzl)说,“但是蓝法兰克只能有三年达到巅峰状态。”在大年里,蓝法兰克失去了它的个性;采摘得过早,就容易产生青涩的风味。在大半个20世纪里,它被视作为一种平庸的红葡萄品种,穆勒图高红葡萄的变种。随后,上世纪90年代时它的潜力才得以被发掘。曾经一度所有人都在酿造奥地利天娜(Tignanello)——一种需要十年陈酿、带有浓郁橡木桶味的红葡萄酒,但随着新世纪崭新的优雅风潮席卷酒坛,葡萄种植者及酿造者纷纷意识到蓝法兰克的潜力,平衡、优雅,甚至是梦幻般的,同时它也忠实地凝聚葡萄园所处地理环境的独特风土特性。
在奥地利最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葡萄酒评论者都不敢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贸然描绘出整个国家的葡萄酒地图。在蓝法兰克名声大噪之后,对于风土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眼下,莱塔山区(Leithaberg)——布尔根兰州东部诺依西德(Neusiedl)湖泊附近的山区和村庄,是公认的奥地利最具有影响力的温暖气候种植区。当地从南到北的两个次级产区生产更为轻盈、优质的蓝法兰克,其中之一是卡农图姆,在多瑙河以及诺依西德之间的一个过渡区,而另一个是艾森伯格,是丘陵深处具有壮美景致的地带。
通常来讲,受潘诺尼亚平原的影响,莱塔山区表现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而当地巨大、浅浅的湖泊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微气候。而在卡农图姆,大量从西部阿尔卑斯山来的冷空气,结合潘诺尼亚平原吹往东部的暖气流形成了极具张力的风力。这让人很容易地就想到北隆河一带的气候特征。实际上,有不少葡萄酒专家指出,莱塔山区的蓝法兰克在酒体的饱满和丰富性上,十分接近北隆河圣约瑟夫的口感,有时甚至在结构和平衡度上体现出波尔多右岸的风格。
从酿造的角度来讲,当地显然受到更多来自法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葡萄酒有着浓郁的勃艮第风格(种植者追求精致和收敛的风格),并且葡萄园极富活力和自由的方式,都让人们联想到法国本土的赤霞珠。这样的联想类比,并非对法国酒的不敬,而证明了奥地利顶尖酿酒师非凡的造诣。所以在葡萄酒课堂品鉴中,例如攻读葡萄酒大师资质的课程,人们都害怕遇到奥地利的葡萄酒。一旦标签被隐藏,它们就变成了难以辨识的世界顶级红酒。也许是因为奥地利红酒本身很少见,口味却十分多样,且包含了人们所熟悉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