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印象:探索中的活力产区
2018-03-14 11:21 来源 : Decanter醇鉴 作者 : 作者/Jane Anson 翻译/ICY
分享
高歌猛进发展中的宁夏产区,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活力,也正经历着发展初期的摸索和尝试。Jane Anson在Decanter杂志2018年4月刊专栏中,记述下了她对宁夏产区的印象,以及中肯的建议。
从美贺庄园远望贺兰山
宁夏是中国主要的葡萄酒产区之一。其中,保乐力加贺兰山酒庄的首席酿酒师任彦伶的经历,也许正映照了宁夏产区至今取得的成就。
贺兰山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当时的还是一个国有企业。在17年前任彦伶加入酒庄时,最开始她仅仅是酒庄最底层操作工。2008年开始,贺兰山被保乐力加逐步收购(一开始只是合资,2017年保乐力加集团全资收购了广夏(银川)贺兰山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的基地和酿酒厂)。如今,任彦伶已经成长为了酒庄的首席酿酒师。贺兰山葡萄园占地也达到132公顷,葡萄酒年产量为74000箱。
任彦伶毕业于西安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从学校毕业后便直接投身于酿酒行业。任彦伶对葡萄酒最早记忆去来自于儿时居住在贺兰山的村庄,她的父母在那里拥有一片1公顷的葡萄园。
童年时期,任彦伶所在的村庄时常遭到沙尘暴的侵袭。为了治理沙尘暴,当地政府陆续将沙丘推平,并在戈壁沙漠铺上水渠。铺在贺兰山脚下的水渠为葡萄藤的种植打下了基础。另外,当地政府还种植树木建立了防风带。自此,当地再也没有遭受到沙尘暴的侵袭。
如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经成为了中国最主要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沿着新建的柏油马路一路向前,你能看到保乐力加气势磅礴的酿酒设备,连绵数百公里的葡萄园(包括还未开垦的园地),以及众多酒庄。这些设施都是在1997年后才陆续建设起来的,大部分的设施近五年才正式落成。
贺兰晴雪酒庄葡萄园
当地主要的葡萄品种是赤霞珠。另外一个新星品种马瑟兰也逐渐在当地流行起来,并在国际赛事中荣获不少奖项。在宁夏,你能深深感受到当地人酿酒的热情以及野心。
这种热情是有传染性的,我在宁夏呆了一天后,也开始畅想在这里酿酒了。
面向未来的投资
当地政府给投资酿酒的企业提供长达50年的租期。如果酒庄额外建造酿酒设施,期限可以延长至70年。通过这些举措,当地政府希望未来几年的葡萄园面积能在现有的4000公顷基础上翻一倍。
同时,当地政府还租借给企业相关设施,对当地育苗机构进行监管,以防葡萄园疾病的侵袭。此外,政府还帮助当地企业推广葡萄酒销售和产区旅游。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将葡萄酒打造成当地的支柱产业,而这些福利无疑吸引了众多海外投资者来到宁夏。
2011年,当地建立了宁夏葡萄酒学院,培育更多当地人进入葡萄酒行业。学院里如今有650名本科生和150名研究生。从种植一直到葡萄酒营销,他们学习所有和葡萄酒相关的知识。
在宁夏葡萄酒学院任教的,包括微生物专家金刚博士以及曾在波尔多进行博士后工作的酿酒学家马文(音译)。
毫无疑问,宁夏葡萄酒学院肩负着宁夏葡萄酒行业的未来。
新兴产区的学习之路
在四天的访问中,我们走访了许多当地酒庄。在酒庄设计上,有的酒庄以卢瓦河谷的酒庄为灵感,有的则走中国风。不少酒庄的酒窖拥有最先进的设备,从水平压榨机到法式新橡木桶,可谓应有尽有。
尽管拥有如此完善的设备,但我们发现有的酒庄却没能满足基本的葡萄酒酿造要求和卫生操作。当地葡萄酒最大的问题包括木塞污染,过早氧化,酒色过早衰败以及有些酒款令人乍舌的酸度。在我拜访的其中一个酒庄,一旁空置的木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清洗,还残留着醋酸。
金博士也表示,有的酒庄装瓶时,打入木塞后并没有让酒瓶进行足够时间的垂直放置,使得木塞无法很好地发挥密封效果,这导致后续的水平放置时,瓶塞并未完全膨胀,造成酒液渗漏。
另外一个问题,便是许多从海外邀请来的酿酒专家们在酒庄呆的时间都非常短,酒庄的员工难以在专家离开后完全按照要求酿酒。
庆幸的是,只要用心,以上这些问题还是很容易就能解决的。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也是对全世界酿酒师的启示:拥有雄厚的资本支持固然是好事,但对于细节的追求才是持久发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