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革新,酿酒师可以比过去更精确的控制细节,酿造出特定风味的葡萄酒。但是,现在酒庄却比过去花费更多的精力在葡萄园的管理上,因为唯有以高品质的葡萄为原料,才能酿出真正精彩且具有当地特色的葡萄酒。正所谓“七分种植,三分酿造”,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
酿酒葡萄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需要大批量的同时进行采收,去进行加工处理,而如果出现了部分成熟度不佳的果实,在所酿的葡萄酒中就会有所体现,比如生青味、粗糙生涩的单宁、颜色较浅等,因此,在酿酒葡萄生长季节的树体管理上,与鲜食葡萄的差异很大,不需要像鲜食葡萄管理的那么精细,相对“粗放式”的管理更适合酿酒葡萄,需要在特定的时期完成特定的工作。在我国黄河以北的大部分葡萄酒产区,葡萄藤从春季出土展藤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管理周期,经过春季出土展藤、枝蔓绑缚、抹芽定枝、摘叶、打副梢、摘心、疏果等工作,最后完成采收,各个环节的工作都需要进行严格把控、合理安排。“一片葡园一棵树”是对酿酒葡萄管理的一致性的一种表达。
由工作室服务的高标准葡萄园
1. 建立葡萄园技术管理团队
种植师这个角色对于一个酒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种植不出高品质的原料,是不可能酿造出一瓶好的葡萄酒的。目前看来,国内还是有一些酒庄并不是很重视葡萄园管理,或者说不重视这方面的人才。这个行业本就辛苦,因此会从毕业就选择跨行就业,导致这方面的人才缺失,留下的一些人也会在工作后因为种种原因,最后选择放弃。葡萄园的管理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时间周期单位是“年”,哪一件小事做不好,就至少要等一年时间。每一个种植师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方法,如果一个葡萄园经常更换管理者,就会在很多小事上浪费掉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严重者可能会毁了一个葡萄园。因此,一个酒庄建立一个稳定的技术管理团队至关重要。
2. 葡萄园的品种和苗木的选择
目前国内葡萄酒产业主要以赤霞珠、美乐、霞多丽等国际流行葡萄品种为主。品种选择比较局限,造成了葡萄酒种类的单一性、酒质的趋同性。然而并不是所有品种都能适合不同区域的风土,生产出优质的葡萄酒。因此,根据当地特定风土条件进行品种的选择尤其重要。
品种确定以后,葡萄园的苗木也至关重要,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目前国内苗木销售市场存在品种品系不纯正、甚至会携带病毒等问题。在嫁接苗和自根苗的选择上,有些葡萄园只考虑到价格因素,购买自根苗种植,但是忽略了葡萄园自身的特殊条件和嫁接苗的抗性优势(抗根瘤蚜、线虫,抗旱,抗寒,抗盐碱等特点)。短期内可能表现出的劣势并不突出,但是随着树龄的增加,苗木的弊端会愈发突出,因此,要想使葡萄园能够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对于苗木的选择一定不能疏忽。
3. 树形的设计
葡萄园选择什么树形,在建园时就应该考虑好,否则一旦葡萄栽下了,再想去改,将会耗费比建园还要高的成本。在建园前,我们一定要先去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并掌握至少近20年的气象数据,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等因素。休眠季是否会出现冻害,成熟期降雨量如何,病虫害发生率是多少等等。同时,建园前对于后期的产量目标以及机械化程度等因素也要着重考虑。建园前所掌握的数据越是详尽,考虑的因素越全面,后期的管理上就会越轻松。
举个例子,假如我要在河北怀来产区官厅水库北岸种植一片高标准的葡萄园,根据葡萄园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等因素,在建园之初,对于整个树形上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了下列几点:
① 河北怀来产区位于我国的埋土防寒区,则首先需要选择易于埋土的架形;
② 靠近官厅水库,土壤含砾石较多,地面热辐射会加快葡萄糖分的积累,成熟期糖分积累过快,风味物质容易积蓄不足;
③ 在葡萄园工作的多为怀来当地的女工,平均身高在155-165cm,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若想要葡萄园能够持续健康发展,走向机械化是势在必行;
④ 河北怀来产区年降雨量较低,常年多风,病害压力相对较低;
⑤ 酒庄旨在生产高品质、高性价比的葡萄酒。
“厂”字形整形方式
“厂”字形整形方式第一年挂果情况
因此,在树形设计上采用了“厂”字形的整形方式,行距3米,株距1米,主干基部与地面夹角在30°左右,方便主干增粗后下压埋土。结果带在距离地面0.8米处,整个架面高度1.8m,可以方便葡萄园女工的日常工作。顶部新梢下垂20-40cm,起到增加有效叶面积的效果。酒庄葡萄园分级控制产量,特级园控产小于400kg/亩,一级园控产600-800kg/亩,普通园控产1000kg/亩。整体的优化设计后,既满足了未来的机械化管理,又可以控制酒庄的投入产出比,使酒庄健康可持续发展。
4. 树形的日常管理
葡萄在修剪时需要根据品种特性来决定修剪方式,例如霞多丽结果母枝从基部起第4-12个芽眼所萌发的结果枝挂果品质会明显优于基部芽,因此,我们对于霞多丽就会采用长稍修剪,使第4-12个芽眼水平绑缚于架面,并于主干处留1-2个短梢作为培养第二年的结果母枝使用,为了调整产量,不同地块会采取两根长梢向同侧交叉绑缚。而对于马瑟兰这种萌芽能力和挂果能力极强的品种,我们会选择短梢或极短梢修剪,通过修剪来减少春季大量萌芽造成的养分浪费,同时可减少后期抹芽的工作量。由于葡萄每年冬季埋土、春季展藤以及上架绑缚都会对冬芽及枝干,甚至是根系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而且展藤后上架绑缚,与冬季修剪下架时的规划也会出现不同之处,因此,春季上架后进行补剪是很有必要的。主要的操作就是将冬剪时预留不合理或是疏忽遗漏的部分进行更正,从萌芽前先保证一个良好的一致性基础。
短稍修剪春季萌芽
长稍修剪春季萌芽
这些树形上的管理,再结合春季的抹芽定枝,就可以轻松实现架面的合理分布;结果部位不上移;根据不同地块的产品定位,可灵活控制产量,从而实现最终的品质目标。冬季修剪极为重要,可以起到调整葡萄树的树势,修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第二年葡萄树的萌芽率、结果率以及葡萄的品质。
5. 新梢绑缚
新梢在木质化之前,枝条比较柔软,如果不进行管理就会垂下来,影响光照、通风和喷药等,且基部易折断。因此,当新梢长到一定长度之后需要及时进行绑缚。绑缚新梢有利于改善光照,行间整齐,不妨碍耕作,喷药也方便,直立生长的新梢副梢生长相对较少。
在之前,绑缚新梢的方法是用麻绳或塑料绳等进行绑缚的。但是手工绑缚的方式十分耗费人工和时间。我们在此对绑缚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双丝夹挂绑缚法,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的节约人工成本,并且可以提高效率。
6. 夏季修剪和叶幕管理
(1)副稍管理 副梢不断增加和生长,使架面越来越郁蔽。特别在主梢摘心的情况下,由于摘心抑制了顶端的伸长而加强了副梢的生长。因此,为更好达到摘心的效果,必须配合相应的副梢管理,及时处理副梢,可以减少养分的浪费,并改善植株通风透光状况。处理副梢的方法多种多样,以适应不同地区、品种和栽培条件等的不同情况。
对于副稍管理,通过我们多年的实践验证,将果穗下面的副梢和果穗以上约25-35cm范围内的副梢彻底除去,顶端保留4-6个副梢,使其自然下垂20-40cm,反复修剪,后期下部老叶片退化之后,可以保证顶部叶片继续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做既保证了结果区的通风透光,又方便对果穗喷施农药更加彻底,减少病害,同时可以减少后期的夏季修剪工作量。
(2)合理有效的摘心处理 当新梢生长到设定长度,为了控制枝叶量,保持较好的光照条件或调节生长速度,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摘心处理。对于酿酒葡萄来说,较为松散的果穗,可以让光照更加充分。因此,在我们的管理下,一般会选择在花后进行摘心,让养分在新梢生长上消耗一部分,降低其坐果率,这样所获得的果穗就会更加稀疏松散,同时也会降低病害发生率。但这不是固定的管理模式,如果遇上春季花前降雨较为频繁的年份,考虑到降雨会造成坐果率的降低,我们就会提前进行摘心。
摘心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① 结果枝摘心:通常会选择在花序以上留8-12个叶片进行摘心。
② 营养枝摘心:对于这些没有分化出果穗的营养枝一般留10-15片叶摘心。生长势中庸的枝条,留12片叶摘心;生长势细弱的枝条,留7-8片叶摘心,促进新梢增粗和基部冬芽充实。
(3) 摘叶处理摘叶是指摘去果穗周围及下部的叶片,使果穗暴露在光照之下。
第二次摘叶--转色初期
对于摘叶这项操作,我们反复做了大量的实验。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赤霞珠葡萄,在花期前后和转色初期进行两次摘叶,能显著增加果实的着色,提高葡萄的成熟度。总花色苷增加了27%,总酚增加了24%,百粒重增加了约15%;在转色期初期摘叶,马瑟兰的花青素含量从不摘叶的 0.93g/kg增加到 1.53g/kg。单株产量由 2.52 kg增至2.87 kg。但含糖量并未有增加。提前于封穗期摘叶,产量略低于转色期处理,着色效果仍好于不摘叶。摘叶另外的作用是减轻了灰霉病、炭疽病等果实病害的发生。
(4)葡萄园分级控制产量的管理模式 疏果我们每年会根据前期的坐果情况进行评估,选择是否进行疏果。疏果的适宜时期是转色初期,目的是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促进果实的品质发育。如果过早疏果,会刺激树体的营养生长。如在一些多雨的地区,也可适当的推迟,在转色超过一半的时候进行,这样可以减少将于对果粒变大的影响。而对于马瑟兰这种结果能力强的品种,在花期前就应该进行疏果处理,根据我们的实验总结,一般保留1.5-2个果穗为宜。
需要被疏除的有下列几种:
① 疏除发育不良、成熟进程慢或过于密集的果穗,能够促进保留果穗的成熟,使保留果穗含有更多的单宁和风味物质。
② 疏除过弱新梢上的果穗和同一新梢上的上部果穗发育较差的果穗。
③ 疏除染病或受日灼影响的果穗。 通过我们近些年的实验发现,虽然剪掉了一些果穗,但是使酚类物质和固形物更加集中于保留下来的果实上,糖分会略有增长,百粒重明显的提高了,对整体的产量影响并不大,同时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葡萄的品质。
针对每个品种产量的不同,结合实验室对果实品质把控的各项数据,利用冬季修剪、春季定芽等措施进行产量和质量的双重把控。通过多年来的总结,目前已经形成了葡萄园分级控制产量的管理模式,特级园每株葡萄保留8-10根结果枝,控产小于400kg/亩,一级园每株葡萄保留12-15根结果枝,控产600-800kg/亩,普通园采用双层结果枝组模式,每株葡萄保留16-20根结果枝,控产1000kg/亩。
7. 葡萄园行间管理
(1)自然生草 葡萄园行间利用自然杂草,通过行间生草的方法,可以起到生长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持续改良土壤、增加(微)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同时也可减缓地表温度、湿度的急剧变化,改善葡萄园生态环境,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我们研究了行间生草覆盖对葡萄园微气候的影响,进行了行间自然生草,结果表明,行间自然生草可使果实还原糖含量增加平稳,同时总酸含量缓慢下降,到采收前维持在7.0g/L左右,花色素苷、单宁含量升高,酒体颜色加深,结构感增强。我们通过对几种自然杂草的实验,最终首选马齿苋作为行间草种,扩大其种间优势,形成了现在的行间管理方式。通过我们的实验表明,葡萄园采用行间生草法有下列几个优点:
① 能减少葡萄园水、土、肥的流失,并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
② 可作为绿肥,粉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③ 降低葡萄园空气和土壤的温度和温差,使葡萄园微气候环境更为温和;
④ 有利于构建良好的葡萄园生态系统,使害虫天敌能够得到繁殖和保护;
⑤ 有利于雨后葡萄园的机械操作,尤其是雨后的病害防治需要及时,也降低了机械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
⑥ 形成种间优势,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些葡萄园内杂草的生长;
⑦ 吸收土壤表层水分和营养元素,与葡萄形成竞争关系,使葡萄根系深扎,增强葡萄酒风味;⑧ 对于埋土防寒地区,马齿苋易于粉碎,不会影响后期的机械埋土工作。
(2)葡萄园行间间作
行间间作法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不同比例种植不同种类作物的种植方式。酿酒葡萄种植,行间距在1.5-4米不等,对于土地的浪费也较为严重,使用间作法来替代生草法,既可以起到生草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
豆科植物的根部易被根瘤菌侵入,而根瘤菌是具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土壤中含有的根瘤菌侵入对应的豆科植物中就可以发挥固氮作用。并且每年可使用秸秆还田机将其茎叶粉碎后直接当做绿肥还田。目前我们应用比较适合酿酒葡萄园的豆科植物是花生,花生属于矮化植物,且与葡萄没有相同的病虫害。另外可供我们选择的还有矮杆大豆、三叶草和紫花苜蓿等豆科植物。对比起固氮效果、病虫害习性与管理难度等参数指标,并与自然生草进行对比分析,再最终决定使用哪种方式。
葡萄生长期的降雨,以及机械设备的行间作业通行,会让葡萄园地表土壤板结。我们每年还会进行2次左右的土壤耕作,耕作深度20-40cm,保证土壤透气性。为加强土壤深翻力度,定制多种高强度深耕犁,逐步实现大深度的犁地深翻工作。
(2)葡萄园精准科学的水肥管理 葡萄园土壤中的水和肥是保证葡萄树体正常的基础保证,合理科学的水肥管理体系,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葡萄的品质。葡萄园每年都需要定期做土壤分析和叶柄分析(营养元素、有机质、微生物含量、pH等指标),进行按需施肥,对不同地块、不同品种的葡萄园进行精准施肥。主要以有机肥、堆肥和行间绿肥为主;适度保持土壤贫瘠,促进根系下扎;并结合相应的土壤管理,每年会在早春和冬季对土壤进行深翻至少40cm,增加土壤透气性,让根系健康生长。
葡萄园最好的灌溉系统是使用滴灌设备,并配有水肥一体化设备,每一个地块都可以进行单独控制进行浇水或施肥,通过对地块面积的精准测量,通过控制灌溉时间来精确的控制浇水量,园区内多点布控土壤水势传感器,可以通过对土壤水势的实时监控,根据不同葡萄品种、不同的土壤类型,在不同物候期需水规律进行精准灌溉,并且可以在成熟期降雨量少的年份,进行调亏灌溉,促进葡萄获得更佳的成熟度,充分的发挥年份特征。
(3)葡萄园冬季挂枝与枝条还田 葡萄园每年冬季都会修剪下来大量的葡萄枝条,以前大部分都被焚烧和丢弃,少部分枝条被用于加工饲料和肥料。枝条燃烧不仅浪费了天然肥料,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现在我们每年在冬剪后会让葡萄枝条挂在架面上,这种休眠季挂枝的方法,刚好可以抵御冬春季节的大风,为葡萄藤安全越冬增加了一份保障。在第二年的春季,酒庄会将枝条集中到一个专门的场地,使用大型秸秆粉碎机,将枝条全部粉碎,在后期发酵有机肥的时候混入发酵池,或者在施肥的时候与有机肥一起施入葡萄园中。也可以使用碎枝还田机直接在行间进行粉碎还田。
葡萄枝条粉碎后堆肥
枝条的可持续利用,既解决了枝条的处理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葡萄园微气候,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的多样性,增加葡萄寿命,提高果实品质。
8. 建立科学高效的病虫害防控体系
(1)防治原则 作为种植师一定要能够准确识别各种病虫害,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特点。通过葡萄园的栽培管理措施,建立起葡萄园内的有益微生物菌群,提高葡萄植株自身的免疫力,培养害虫的天敌,来降低葡萄园的病虫害压力。做到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进行葡萄标准化生产的关键之一。在病虫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科学合理的选择使用农药,是病虫害防治成功的关键。
(2)精准的病虫害防控预案 继续以河北怀来产区为例,这里是我国最古老的酿酒葡萄产区之一,在这里有着很长时间的种植历史,在建园之初,我们需要对整个地区的气象数据和病虫害发病规律做出详细的调研,进行综合的数据分析之后,为葡萄基地制定出一份全年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和合理完善的工作计划,并对极端天气(如冰雹、霜冻等)做出了应急预案,及时筹备资金、物料。针对酿酒葡萄生长周期中几个关键时期制定不同的用药计划,如萌芽期、展叶期、花序分离期、开花前、开花后、果实膨大期、封穗期、转色期。针对这几个重要节点,做好相应病虫害的预防方案,并根据每年的天气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3)先进的喷药理念 由于我们之前做过很长时间的有机栽培管理,因此对有机栽培为葡萄品质带来的改善感触非常深,所以,在近些年的葡萄园病虫害防控方面,依然以有机栽培的理念进行葡萄园的病虫害防控。为葡萄种植基地引进高度雾化的风送式弥雾机进行喷药是很有必要的,结合全新的喷药理念,完全摒弃了传统的稀释倍数计算方法。传统的病虫害用药方法是xx农药,稀释多少倍使用,这种方式不仅使大量农药滴落在了土壤中,浪费了农药,而且防控效果也很差。通过使用高度雾化的风送式弥雾机进行喷药,我们可以根据单位体积的农药可以防控多大面积的葡萄园。
举例说明,假如每升波尔多液原药液可以防控100亩葡萄园,我们根据喷药机行走速度和喷药量进行计算,喷100亩地需要50L水即可,那我们将波尔多液稀释50倍即可。这样既增加了农药的利用率,提高了防控效果,而且喷药时间大大缩短,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一次病害防治。根据弥雾机特点,合理安排不同时期的出药量,旨在短时间高效地完成整个园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9. 对采收期的严格把控 在很多葡萄园,种植师和酿酒师都会为了何时采收而激发矛盾,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种植师是不需要去给酿酒师施加采收压力的。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未来15日(甚至更长)的天气预报,并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预判,除极特殊年份外,都是可以保证最终送上健康成熟的葡萄原料。我们在葡萄园的管理中,为确保采收时达到最佳的成熟度,会通过频繁的采样,进行实验室理化指标分析(糖度、酸度、pH、、花色苷、百粒重等)和田间实地品尝两个环节,确定每个品种/每个地块葡萄的最佳采收时间。
采收优质的葡萄原料
通过以上的葡萄园管理措施可以看出,我们的管理理念并不是一味地通过限产来提高品质,没有经济价值的可持续种植管理是不完整的。我们很有信心,并且也做到了在好的年份可以种出绝佳的葡萄原料,在差年份也可以保证收获不错酿酒葡萄。
10. 科技加持,智慧葡园
虽然长期以来,葡萄酒一直与“自然”挂钩。它诠释大自然的风土特征,注重与人工技艺的结合。但随着现代农业信息化、数字化、信息化的逐渐成熟,让农业管理变得越来越可控。近些年,我们联合专业的智能科技公司,基于智慧农业、物联网的葡萄栽培酿造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将智慧农业逐步引入到酿酒葡萄的管理上,将农业技术、传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化技术集成,打造一套适用于葡萄园管理的智慧葡园管理系统,为种植师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无人机传感应用 葡萄园无人机传感技术的应用,能够高效识别葡萄病害、测量葡萄叶幕密度、缺株定位和监测葡萄长势等。还可以利用无线土壤传感器网络技术,来指导葡萄园的灌溉。
无人机传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气象、土壤监测系统 通过在葡萄园多点安装小型气象站、土壤站等传感器,对葡萄园进行气象和土壤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上传,并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各项气象、土壤指标。还可以与葡萄园滴灌系统进行互联,通过实时数据监控、灌溉提醒等功能,种植师可通过移动端进行葡萄园灌溉。
智慧葡园-气象/土壤监测系统
Web云端平台/小程序/APP
11. 葡萄园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的葡萄栽培理念中,要做到节省工作时间并降低工作强度、工作成本,并且要确保葡萄收获时达到足够好的质量。
因此,很多葡萄园的管理者为了保证葡萄健康生长,会大量的使用农药和化肥,这就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葡萄园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不单单只是保护环境或是获得较高的收益,是将经济学,生态学和社会学融合在一起。扬长避短生产出优质酿酒葡萄,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葡萄园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利用自然调节机制和资源取代任何不利于环境的手段,并长期保证高质量、高性价比葡萄的可持续生产系统。这个系统必须满足生产高质量的葡萄和葡萄酒、尊重人和环境、保证葡萄与葡萄酒长期的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要求。其目的和任务是根据不同的生态类型,确定适当的品种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种植技术,做到适地适种、科学管理,在保证生态资源永续利用和葡萄植株寿命的前提下,追求葡萄产品在质量和产量上的最大效益。那么,究竟要如何平衡这些关系呢?根据我们多年的数据和经验积累进行总结,可以较好的控制葡萄园的投入与产出。
(1)葡萄园全年管理成本
人工成本 以怀来产区某酒庄为例,酒庄拥有420亩自控酿酒葡萄园,葡萄园种植团队主要由首席种植师1人、助理种植师1人、园区经理1人、仓库管理员1人、拖拉机机械手2人、固定工人7人和临时雇用季节性工人若干组成。劳务成本主要体现在葡萄园的各项工作,比如冬剪、清园、绑枝、定芽、新稍引缚、抹副梢、摘叶、夏季修剪、采收等葡萄园日常工作。在集中用工(如出土、上架绑蔓、采收、埋土等工作)阶段雇用季节工进行田间操作,日常管理则主要由固定工人和机械操作完成。
农药成本 在怀来产区,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每年的植保次数在5-8次(包括春季和冬季的两次石硫合剂清园),在引进新型打药机和植保理念后,提高了作业效率、喷药质量,并且减少了农药投入。根据每年的降雨情况,病害发展的程度的不同,农药的投入量也有所变化。
肥料成本 在我们结合了每年的土壤分析进行精准施肥后,不再盲目的按照“经验”来施肥了,对于特级园和一级园一般每隔两年施一次有机肥,普通园除了使用有机肥以外,每年只使用少量复合化肥通过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主要为了保持树体呈现树势中庸的状态。
其他成本 包括劳动工具、绑枝材料、铁丝架材、燃油等物料的投入,机械的折旧、维修、保养费用等。综上所述,葡萄园全年的管理成本主要包括人工、农药、肥料及其他成本,合计约2500元/亩(不包括建园成本)。其中人工成本目前占比最大,高达全年管理成本的90%左右。由此可见,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和葡萄园工人老龄化加剧等现状,葡萄园标准化建园,后期进行大面积的机械化管理,已经势在必行了,而且可以有效的控制葡萄园的管理成本。
(2)葡萄园产出价值酒庄拥有酿酒葡萄420亩,其中霞多丽50亩,小芒森30亩,赤霞珠200亩,马瑟兰140亩。其中对霞多丽和小芒森没有进行分级管理,控制平均亩产400kg左右;赤霞珠特级园共45亩,控制亩产400kg/亩,一级园65亩,控制亩产600kg,普通园90亩,控制亩产800kg;马瑟兰特级园30亩,控制亩产400kg,一级园40亩,控制亩产800kg,普通园70亩,控制亩产1000kg。每年可收获葡萄原料霞多丽20吨、小芒森12吨(晚采重量会降低);赤霞珠(特级)18吨、赤霞珠(一级)39吨、赤霞珠(普通)72吨;马瑟兰(特级园)12吨、马瑟兰(一级园)32吨、马瑟兰(普通园)70吨。全园每年可产出酿酒葡萄原料约275吨,平均成本价格约为3.8元/kg。既控制了葡萄园的投入成本,获得较高的产出,又可以满足酒庄中端酒和高端酒的产品配比。
葡萄酒的质量水平,首先体现在原料的质量上,其次是加工工艺的选择上。科学合理的投入和高度的责任心是葡萄酒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如果生产管理技术不到位、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葡萄品质就会出现层次不齐等问题。比如,只追求高产,大量使用化肥而不重视使用有机肥,造成肥料的极大浪费和葡萄品质低下;对生产技术缺乏信心、责任心,大量雇佣技术并不熟练、流动性非常强的劳务工粗放管理,造成成本高涨、效益低下等等。
高端葡萄酒的收益率虽然很高,但是其消耗量有限,如果酒庄全部生产高端葡萄酒,收益周期会很长,在整体的运营上可能出现积压现象,长此以往,就会造成酒庄运营入不敷出。通过控制了葡萄园的投入成本,并获得较高的产出,将整体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因此,在后期的产品定位时更加灵活,可在市场运营中快速反应。酒庄将产品定位在20%高端产品和80%的中端产品配比,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来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